《四圣心源》精要(54)

        《四圣心源》精要(54)

                    黄岐之

                    “阴虚”

[摘录1]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意义]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阴根。阴液滋息(增生),于是生金水(肺肾之气)。阴性沉静,阴根形成,沉静而亲下是其性,因此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静藏)是木火生长的根本。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功能),君相二火(少阴君火,少阳相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感悟]  阴生于阳,阳升阴降,故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为阴根,阴液滋息,金收水藏,金赖胃土之降。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君相二火泄露(不秘)升炎,心液(阴液)消耗,则阴虚。故阳盛阴虚。

[摘录2]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意义]  人知道身体之金水(肺气和肾气)亏损危害,却不知道身体胃土之弱的危机。胃以阳体而含阴魄,胃气旺则气化而生阴。肺主气而实际化生于(在)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是胃土之右转而变化所致。因而肺随胃降,助肾收藏,不是仅滋生阴液。

[感悟]  胃土阳体含生阴,肺随胃降,肺收(清降)助肾收(藏精)。因此,胃不降,肺失收,肾不藏。

[摘录3]

地魄汤

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 麦冬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意义]

药方名:地魄汤

药方: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 麦冬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煅,研

服用:煎大半杯,温服。

方解: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二火)升泄,则心液(阴液,阳中之阴)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阴根)。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肺)而益水(助肾藏),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生精肾藏),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补气救阴),以培阴精之原。这是补阴之法。

[感悟]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地魄汤方中,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助胃降,肺收;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生阴精;元参清金(肺)而益水(助肾藏),牡蛎敛神而藏精。阴虚之治,首在气机,胃降肺收,其次是生阴精,和藏精。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圣心源》精要(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