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农村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叫做——赶集,一个较为集中的点,时间,人们聚在那里进行买卖交易。
赶集似乎是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有的。
拿湖南来说,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一般为一两天,老人踏着太阳的脚步出去,晚上起了月亮而归,也许是遥远,也许是太过于热闹,用了大概一天的时间。这儿的赶集没有戏,有戏的话得到庙里,且并不是常年都有,菩萨过节这些时候才会有。说到这儿,脑海里早就回旋着一段《刘海砍樵》了——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
说完以湖南为代表的南方,再来说说以吉林为代表的北方。
吉林也是,农村会有赶集这种东西,每个月都有,一般会在初一、十五这种吉祥的日子,由于农村人口少等的种种原因,它的时间很短,大多也就半天左右。
内蒙的农村也不会例外,和广大中国辽土上的其他地方一样,并不是那么大的一块地都是草原,人们都住蒙古包,都骑马射箭,那样的生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和大家都一样,有靠天吃饭,把自己的一辈子种在土地上,也有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现代化城镇。
不过,在内蒙,"赶集"换了个名字,叫"赶交流",人们称之为"交流会"。写在纸上的东西似乎少了几分读起来的亲切感。
—02—
内蒙的"交流会"没有其他地区那么频繁,一般一年也就两到三次,会在人们农闲的时候。夏天作物正长的旺盛,人们除了除除草,浇浇水再无其他事,这就有交流会来充实生活了。秋天作物成熟,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不仅脸上是洋溢的笑容,腰包也鼓了起来,作物已收,自然要到集市上备办着东西,要开始蓄冬了。
一般交流会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五天、十天,甚至半个月的也有。也正因为时间长,所以影响范围极大,有很多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凑一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热闹。
小时候在农村住,每年最让我小小的心不能平静的自然要数"赶交流"了。只要听到交流会一开,我就会磨着二姑带我去,她也惯我,不把我当个磨人的小孩看,每每总是答应我,尊重我的意见。
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被挤在二姑和二姑夫的中间,但是风还是从两边吹到我的脸上,夏天这种情况我还是很欢喜的,不过秋天的风就有点烈了,罢了罢了,比起内心要去赶交流的喜悦来说,还哪顾得上这些。
坐在摩托的后座上,你会看到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前往交流会的路上,那时的代步工具大多为摩托车,要不就是11路公交,汽车也有,不过当时的经济水平大部分靠天吃饭的农村人是买不起的。
人们脸上的喜悦是掩盖不住的,我反正是没有见过说要去交流会的人脸绷得像个苦瓜一样。
不知道骑了多远,终于到了赶交流的地方,人挤人,好不热闹。
—03—
路是土路,路得两旁全是卖小吃的,或者是哄小孩的小玩具,还没开始逛来着,大人们就被小孩磨的走不了了,看吧,哪个小孩手里没个玩具才怪哩,其实也好,在门口就把小孩安点好,之后也就不会吵了,他们只沉浸在自己的玩具和零食的世界里。
光进去买还不行,往回走的时候小孩儿们也必定不会两手空空,小孩们贼的很,他们知道来一次费了多大的劲儿,使出了多大力气才让大人带自己来,这一回去,又不知道能不能来了。
顺着大路往里面走,远远地就能望见一个个搭起来的塑料棚子。塑料布是典型的彩色条状,大概是晒的多了,所以有些发白,你若能见着一个颜色鲜艳的,必定会对这家卖的东西产生好感。塑料布用的时间长了,边缘处也就扯开了,而一旦有一处扯开,其他处也就牵连着全开了,一条条地在风中飞舞,若此时阳光正好,那绝对不会有比现在感觉更美好的时刻了。
棚子挨着棚子,虽都是自己搭起来的,却也整齐的很。人们熙熙攘攘地,目不转睛地挨个往过看,生怕漏掉了什么,偶尔能够撞见个熟人,"哦,你也来啦,和谁相跟来的呀?"没聊几句就又转了起来,当然了,也有久不相见的,聊着就忘了时间,出门前被安顿要买的东西早就抛在了九霄云外。
卖东西的人手忙脚乱,刚给这个说完价钱又给那个说,但没有丝毫的不耐烦。有的站在凳子上,拿着喇叭喊,沙哑的不甚清晰地说着说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伴着叫卖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唱戏声。
—04—
咿咿呀呀的,小时候我搞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听的,一句话还要拉那么长,不过我喜欢听戏的感觉。
老人来赶交流,大多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看戏。一大早拿个小凳子出门,定要看到太阳落了后才能回来。当然了,地面上免不了一片狼藉,瓜子皮什么的是避免不了的。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对此介意,介意的人也就不会来这里凑热闹了。
记忆中三爷爷和三奶奶是极喜欢这戏的,我在小板凳上坐着,他们周围的人不时地发出一阵笑意,我看不懂,盯着台上五颜六色的面具,偶尔旁边的人也会给我讲讲,算了,我就不是个看戏的料。
有时他们回去后也会讨论,村里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昨天那场戏演的极好,是哪个戏班子演的。这时候,我自然悄悄地溜了。
—05—
其实说白了,赶集这种东西就是在交通不便,人们的交流、联系不那么紧密情况下的产物,可现在交通很是发达,一片从村里到镇上得走一天,现在家家户户都走了汽车,农村和城市不再有那么大的鸿沟,最起码在物质上,虽不能说农村现在的生存状态有多好,但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在一些小镇上也会每年举办交流会,一般是在城镇的边缘,没有什么建筑的地方。热闹是依旧的热闹,一样的塑料棚子,一样的人挤人,一样的喜笑颜开。
但总会有些变了。前些年有交流会,但没怎么见父亲母亲去过,最近这几年,他们去的是很勤了,即使那地方在有三十多公里外。现在的他们,赶的不是交流,是一种怀念吧!
当电话、手机、网络这些现代化的产物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追求快速,快速的交通,快速的网络,快速的阅读,甚是是快速的成熟。
我在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里显得有些迟钝,我反而更想念那种在村子里生活的感觉,夜来了,外面一片黑漆漆,漫天的星辰;天亮了,露出了鱼肚白;我伤心了,就走在漫无边际的田野里,谁都不去理会;我开心了,就站在土堆上大声的呼喊。
时代变了,交流会还存在着……可我又想说,交流会已死,它残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只剩我们这一代。
365极限挑战营 第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