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啊!按照上天安排的次序,帝位要落到你身上了,你要真诚地执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的百姓贫困穷苦,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止了。”舜也这样告诫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作为祭品,明白地禀告光明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仆的罪过我也不敢掩盖隐瞒,这是您心中知道的。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罪责就在我一个人身上。”周朝实行大封赏,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虽然有至亲,也不如有仁人。百姓有罪过,罪过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地检验并审定度量衡,恢复废弃了的职官,天下四方的政令就会通行了。复兴灭亡了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宗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会诚心归服了。

所重视的是:民众,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恳守信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则大家心悦诚服。

论语到最后,几乎都不是孔子说的话了,而且还比较晦涩难懂,所以很多人会虎头蛇尾,草草结束,但是我们还是要把每一章都搞明白。

这一段话,都是拼凑在一起的话,而且,肯定不是孔子说的,甚至也不是孔子的学生说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分了好几段,但这段话,会出现在历代皇帝的罪己召当中,皇帝发现有一个日食,就会马上写一个罪己诏。看到洪水泛滥,也赶紧写个罪己诏,意思就是都怪我都怪我,都怪我这句话,在这儿,就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尧曰”这句,摘自尚书。这是尧交代给舜的话,舜也是这么交代给禹的。

“曰”这句,商汤的名字叫做“履”,这是商汤说的话。用黑色的公牛祭祀,是一件很严肃很认真的事,大的牲畜而且是黑色的,很庄重。说明,自己是认真的。这是商汤对天所说的话。这句话,在罪己诏当中经常出现,这是来自于《汤誓》,这是商汤所说的话。

接下来的“周有大赉”是周武王的话,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接续,就是这一篇中能够看的出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传下来的。

这几句话,分别是尧舜禹商汤周武王,分别代表了夏商周以及之前的三皇。

说完这些之后,文风就变成了孔子时代的文风了,说一个王,要想把一个国家统治好,就需要非常谨慎去研究度量衡,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审慎的法律,要有组织制度、人力资源制度,这时候,国家的政权才能够开始运转起来,还有就是,虽然灭了他国,替代了他的政权,还要把原来的那些人,好好的安置下来。

为什么我们把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失去了封地,被安置在了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这些人就喜欢交换,喜欢做贸易为生,所以,就慢慢得叫商人。商超被周朝推翻了,灭亡了,就是这样来的。但这也只是一种说法,其实并未经过考证。

包括秦始皇灭六国,秦始皇灭完了6国以后,六国的国君全都被安排了贵族的位置。后来到宋明理学的时候,叫“兴灭国,继绝学”,就是不要让这个学问断续了,不要让人家这一族人,最后断了根了,这是中国古人对待被征服者的态度。

“举逸民”,就是能够把这些隐居在山林中的那些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把这些散布在荒野之中的遗落的人才都能够选拔出来为国家做事情。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最本质的方法。

接下来就说,一个国君要重视的是:民、食、丧、祭。要重视人口,重视老百姓。人口要足够多,这个国家才会兴盛,大家的饭够不够吃,粮食储备够不够,丧礼大家是不是认真?一个人死了以后,有没有人可以给他埋葬?祭祀的时候认真不认真?祭祀的时候,代表着对鬼神的态度。

最后一句话,又是从孔子所说过的话中摘出来的,这是孔子跟子张所说的,怎样去行仁政。宽厚一点,能够有更多的群众基础;讲信用,老百姓就会相信你;聪敏的话,就能够做出功业来。分配最后这些赏罚的时候,你是分明的,那么大家就都能够心悦诚服地开心。

这一章很长,它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孔子学生编撰《论语》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能够教育那些在上的贵族,能够让那些贵族、士大夫、诸侯或者是国君,能够知道,如果你们治理一个国家的话,最重要的是那么几件事。

所以,这段话普通老百姓引用的很少,大部分都出现在皇帝的罪己诏当中。大家熟悉了这些,也就能够看的懂那些宫廷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一二.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