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XUEYIXUE:这些普通学校的实力越来越强了,家长们可以放心了!

4月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9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对今年本市义务教育入学相关工作进行说明。近年来,随着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多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相继推出,普通校在课程建设、师资水平、家校共育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普通校正跻身于优质校行列。

课程开发实施

专家智囊团下校指导,“高参小”丰富学习菜单

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能力,帮助学校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北京启动了不少关于课程建设方面的项目,大批专家及教研员组团走到城区、乡村中小学校下校指导,为一所所普通学校带去了专业的知识和丰富,传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就与顺义区教委合作开展了“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以杨镇二中、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等学校为实验校,带领一大批普通教师创新探索,构建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发展。

例如,杨镇二中教师团队开展了关于学校周边“汉石桥湿地”的跨学科课程研发,顺义区仁和中学学生学习了特色课程“儒家文化巡礼之行走在六朝古都”,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凡是让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就有课程。”仁和中学校长蒋吉姝介绍说,学校在首师大UDS项目的引领下,深度参与了“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教学研究”、“提高社会大课堂时效性”和“精品校本课程建设”三个子课题,开发了仁和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以“物理动手之旅”为代表的精品课程,并将社会大课堂课程化。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的老师们则利用与中央民族大学开展“高参小”项目合作优势,开发出民族舞、竹笛、沙画、软陶等校本艺术课程。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的体育与艺术教师不仅研发出了内容丰富的艺术、体育、舞蹈等校本课程,还在学习研修的过程中提升了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据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副校长单春兰介绍,自从开展“高参小”项目以来,学校体育与艺术教师积极参加项目学校的各种培训及教学活动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开发出不少受到学生欢迎的特色课程。

“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不仅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民族艺术的了解,有了更多课程选择,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的兴趣。”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还将与中央民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美育基地并进行挂牌,对今后三年的工作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特别是今后持续发展的师资及课程建设积极规划,构建发展蓝图。

据记者了解,当前在北京中小学当中,开展了如冰雪课程、传统文化国学课程、戏剧教育课程、地区民俗文化等多种特色课程,这些丰富的学习菜单,对于学校开展特色教育、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有重要意义,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在不少家长看来,只有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育,才是最“优质”的。

师资队伍建设

总校分校资源共享,教师走进高校“充电”

如今,门头沟区早已有了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北京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北京八中斋堂中学等一批名校落户,京西山里的学生在家门口也能受到优质教育了。

记者在这些学校走访中看到,这些学校不仅在教育环境、资源上与优质学校比肩,在学校管理、教师轮岗交流方面,也能够与名校“接轨”。

在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从教多年的王老师是这一变化的见证人。她说,合作办学前,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与首师大开展合作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不仅仅是挂个名校的头衔,我们不仅有从首师大附中派来的校长、老师到学校指导,我们的老师还能到首师大附中进修、听课。

如今,连老师们的职业自豪感都增加了许多。”学校校长徐骏说,现在,不仅老师有机会到本校交流,学生们也能到首师大附中学习。学校已经与首师大附中开通“留学直通车”,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可以被推荐到首师大附中上课。

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则在总校“师徒挂钩”、“以教代培”等多种多样的师资培训形式下,形成了有“专家坐阵”、“名师带路”的丰厚教学指导资源。在两校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分校教师获得的是师德与技能、理念与实践的全方位培训,从而加深对北京小学文化内涵的认识,真正走进北京小学,融入北京小学大家庭。

总校每年进行新任教师培训,帮助教师尽快与总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认同和共识,有效凝聚了教师队伍。在总校的引领下,分校的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校办分校、教师共学习的方式,让很多中小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都实现了提升。引进名校也为分校所在地区带来了连锁效应,家门口好学校多了,学校里好老师多了,家长们不再想尽办法择校了,好生源也留住了,不仅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也创新教师队伍发展路径,“要教出好学生就一定要有好老师。”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校长陈宇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学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她认为,教师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学习充电是非常重要的。

“原来我们更关注课堂效率、学业成绩,但是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陈宇说,现在的中高考绝对不是一个知识层面的考核,而是能力层面或者眼界层面的考查。如果要学生有开阔的眼界,很高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

据她介绍,五中通州校区三年规划中明确要求,每两年学校全部教师都要进入高校系统学习。“老师们平常的学习虽然很多,但都是碎片化、局部化的,而进入高校系统学习给老师带去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体验。”陈宇认为,带老师们聆听知名教授的课,找到一节好课的标准,让老师们明确努力方向,这对老师们会产生一种综合影响,是教师总体素质的提升。

为了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五中教育集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培养明日之师即明天的好老师的目标。“我们成立了三个明师工作坊,由学校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作为牵头人,采取项目学习或工作坊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陈宇说,目前明师工作坊已吸纳大量年轻教师,他们在优秀教师的引领和影响之下,互相学习和促进,一定能成为明天最好的老师。

家校合作育人

突破传统家访形式,为学校赢得好口碑

为了能够让师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新政策,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在保留传统家访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据校长王泽旭介绍,在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方面,学校有三个新突破。

一是要践行新理念。“在新的家校合作的理念下,家访不再是批评学生的专利,它应该是关爱学生的一种表达方式。”王泽旭校长表示,有效的家访可以使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家访要重实效、重解决实际问题、重是否有助学生的成长。

二是要建立新机制。学校要对家访的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明确保障,对家访效果好的老师予以表彰,对年轻老师的家访工作,学校要予以必要的指导。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是工美附中在家校合力育人方面的创新成果。

三是要寻找新方法。当前,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早已不同于过去。因此,教师更要寻找合适的时机、契机,找到新的路径的方法,让家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新理念、新机制、新的教育方式给学校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开展家访,实现家校教育结合是育人的重要渠道。”王泽旭校长说。

而不少家长也表示,教师家访这种传统形式是十分有意义的,能够让家长们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新政策或新举措发布或实施时,学校将信息透明公开、积极沟通交流是给家长们最好的一颗“定心丸”。

对于家长们来说,良好的师资力量、专业的课程教学是衡量好学校的标准,但良好的家校关系,也是学校赢得好口碑的重要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一学XUEYIXUE:这些普通学校的实力越来越强了,家长们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