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我上学的时候,学生是不太能有娱乐活动的。课里课外,最多干的事就是借学习之名,看看小说书了。

本来看看故事书,也就是躲避学习,只为图一乐。杂七杂八看了不少,到现在还记住的寥寥无几。随手拿的这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里即没有天赋异禀的主角,也没有化险为夷的剧情。随着阅历的丰富,这对平凡双子星的故事却如种子一样在记忆里发芽。

中世纪,修道院即是学校。大人们将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纳尔齐斯在完成了学习后选择留下,成为一位虔诚的信徒和老师。修道院的生活纯粹而宁静,对于纳尔齐斯来说,这里就是乐园,他准备以为神服务之名在这里过完一生。严肃的修士纳尔齐斯,在这里,他相遇了一位英俊有才的年轻学生歌尔德蒙。哥尔德蒙起初崇拜纳尔齐斯的博学,纳尔齐斯也对聪明的歌尔德蒙青眼相看。但不久歌尔德蒙便察觉到自己的天性之中,更加向往的是浪漫和冒险,修道院在他眼中变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监狱,他带着伙伴们去农夫家与姑娘们通宵鬼混,清晨翻墙离开时,有个一夜无话的小女孩拉住他,轻声让他一定要再来,这才是哥尔德蒙想过的人生。纳尔齐斯并没有教诲他,而是告诉他,人应该追寻自己的本心。歌尔德蒙告别了纳尔齐斯,踏上了与老师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流浪之路上,他与浪荡的农妇在草堆里偷情…又与美丽端庄的骑士小姐相恋…跟技艺精湛的手工业者学习雕刻…在黑死病蔓延的恐怖村庄挣扎……

比起刻板的纳尔齐斯,看哥尔德蒙的故事才是这本书的乐趣所在。在学校里,整天憋着念书的我,最多的渴望就是有一天能烧掉书本,抛开理性。到了现在,我虽然已经没有念书的压力,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也更是不减反增,然而在社会的教导下,最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活成了纳尔齐斯。

歌尔德蒙在流浪中除了收获了快乐,更多是苦难与悲伤。他没钱不得已做乞丐在路边要饭,他被骑士小姐的父亲驱逐,他亲手杀死了两个人,他看着黑死病的情人抑郁自杀……最后他因为勾引伯爵的夫人被抓住在牢房里绝望等死。

纳尔齐斯,一如既往得遵循着神的教条。从一名试修士成为了修道院的院长,常年的修行使他成为了博览群书,德高望众的圣人。他以神的旨意为名救下了面对绞刑的歌尔德蒙,让他最爱的学生又回到了修道院。

黑塞写这本书之前,凭其他作品拿过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是老年后期的一个作品,诺贝尔奖是颁给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者的,当时阅历尚浅的我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用反面教材来劝人好好学习,从善生活的教诲故事。然而现在我知道大错特错了,那是一个孩子对文学的理解。《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包含了许多的哲学与浪漫,每个读者都能品出到不同的内涵,却绝对没有教诲。

哥尔德蒙回修道院不久便死了,为了雕刻出一座圣母像而力竭生亡。歌尔德蒙本人闭眼的时候对其短暂堕落的一生,没有一丝的后悔,他的一生都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长久停留,对比纳尔齐斯,他饱尝了人生的精彩,他体会了爱情和情欲的不同,也真切感受到凡人的快乐和疾苦。永别人间之际,他眼中的光芒告诉了纳尔齐斯他的满足。智慧的院长大人,面对一泓清水般的眼眸和一座完美而圣洁的圣母像,她每一寸石制的身体都与真人的肌肤无异,神情仿佛真实而活生生的纯真女子。一生都在修道和教育他人中度过的纳尔齐斯迷茫了,分不清究竟是谁虚度了一生。

究竟人生的修道之路该怎么走,任何一个人都讲不明白。包括黑塞,查了一下他的经历,也是有去过修道院,然后一年不到就辍学去街上混生活的经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黑塞写这本书已经超过五十了。无疑的,在现实中他是纳尔齐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更加分不清这样规规矩矩学术的一生是对是错。

理性与感性都不重要。

唯一所求的,就是歌尔德蒙那样的,临死时刻能够吾之生涯一片无悔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