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境?
● 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学做副业,投资代理了某个产品,却不会写发圈文案,无法转化成交,结果经营惨淡,心里焦虑万分。
● 为了扩大影响,频繁的发朋友圈,却因文案没有吸引力,不仅无人问津,甚至惨遭屏蔽,连昔日熟络的朋友都没有了互动,内心深受打击。
● 羡慕别人的朋友圈文案创意无限,而自己想发个有温度、受关注的推广文案,却苦于无从下笔,头都憋大了一圈,还是只会复制干巴巴的产品说明。
广告文案充斥着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冲刷着。在这些海量的信息当中,你自己要说的往往被信息洪流所淹没,甚至没有激起一点涟漪。这并不是因为你说得不对,只是你还没有掌握一条合格文案的写作框架和方法。
那么学习文案的写作方法难不难呢?该从哪里入手呢?今天这节课就教你一个文案框架的构建方法——“自问自答”法。主要内容包括:文案的受众人群分类、文案与产品卖点的结合方向以及如何给文案加上一个合适的开头。让没有写作基础的你同样能快速构建框架,写出一篇合格的推广文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自问自答法。
4个自问题快速写出一篇合格的微文案
“自问自答”法就是自己问自己四个问题,在这个自我提问的过程中理顺思路,构建文案框架。为什么要构建框架呢?因为,既然写的是文案,它就属于一种写作手法,就要符合一定的文法结构,才能让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不至于让人读过之后还云山雾罩,不明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以发朋友圈的微文案为例,具体来说明这个方法该如何操作。
1、写给谁看?
在写一条微文案之前,我们先要做好一个准备,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我要写给谁看?”至于写给谁看,我们可以把所有能看到这条文案的人群分成三类:
A,和这条信息有关系的人
B,对这条信息有兴趣的人
C,对这条信息有需求的人
为什么要分类呢?因为你的每一条文案都是一条需要传达出去的信息,而这条信息并不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和关心。比如你销售某样产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购买的需求,我们做分类的目的就是筛选潜在的意向用户,进而达成销售。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划分。
这里面,A类人群的范围更大,是所有现在不买但未来可能会购买你产品的人,可定义为弱需求群体,针对这类人群,文案的重点是强化需示。B类人群属于中度需求的人,他们可能会购买,却不是自己使用,针对这类人群,文案需要从情感、关爱、友情等方面影响他们。C类人群是产品的使用者,属于强需求人群。针对这类用户我们的重心是引导行动,完成成交动作。
这是人群的划分。你的文案针对的人群不一样,其表达的目的就不一样。而具体的目的是什么,就由接下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共同决定了。
2、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我们要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想告诉他们什么?”其实我们自己都有很多的购物经验,那么你是如何被成交的呢?你看重的是什么呢?无论购买什么产品,第一出发点一定是产品的基本使用价值。比如衣服是穿着好看、手机能够通话联络。除了基本使用功能以外,产品还有其它一些附加价值,我们称之为卖点。比如,手机的基本功能是通话联络,而智能机型、视频播放、高清摄像、超长待机、售后服务等等都属于附加价值。基本的使用价值决定我们最初的购买意向,而最终决定我们购买选择的却是卖点。
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常见的6个卖点分类,以帮助我们的文案向潜在用户更精准的表达。
(1)产品卖点:如产品特殊的产地、材料、独特的工艺、配方、效果等,属于产品本身具有的卖点,例如依云天然矿泉水。
(2)情感卖点:人为的给产品赋予某种特定情感。比如代表爱情的玫瑰花、巧克力等,德芙、江小白走得就是这个路线。
(3)文化卖点:产品或品牌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情怀。比如茶文化、酒文化等,我国的水井坊就拥有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
(4)名人卖点:就是把代言人、创始人等知名人物本身的影响力塑造成卖点,褚橙、优乐美奶茶就是这一类的代表。
(5)服务卖点:服务中能给用户带来某种特殊的体验,比如顺丰的“快”,海底捞的“无微不至”等。
(6)感觉卖点:能激发用户特殊感觉的体验,比如红牛的“年轻与活力”等。
这些卖点一般在投放市场的时候都会跟随产品匹配在一起,公司会把它们都提炼出来,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不同的卖点区分开,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精准传达即可。总的来说,文案在面对不同的人群时,即使是同一件事情,所表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那么怎么确定我们文案的侧重点呢?那就要看我们要问自己的第三个问题了。
3、你准备让他们做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你准备让他们做什么?”问到这里,我们结合第二个问题的列出来的卖点和第一个问题的细分人群,你是否已经有了清晰的方向了呢?
比如针对A类弱需求人群,你可以给他们重点传达产品卖点,结合名人卖点等,告诉他们产品的好,强化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进一步持续关注你,向强需求人群过渡。
针对B类人群,你可以和他们打感情牌,选择亲情、友情、爱情与情感卖点、文化卖点、感觉卖点的相互结合来打动他们,强化需求转化为强需求人群或者立即下单。
针对C类人群,你可以从服务卖点、名人卖点切入,引导用户立即行动,完成销售。
当然,哪一类人群结合哪一种卖点并没有固定搭配,你想表达的侧重点可能是引导关注,可能是引导扩散,也可能是引导成交,这就是你
到了这一步,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框架就出来了?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你准备让他们做什么”决定了“你想告诉他们什么”,这两点结合到一起,就是文案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就决定了第一个问题“你想写给谁看”。只有目的和人群两方面统一了才能最终达成销售。
现在文案的框架已经有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还差一点——引子。
4、用什么话题搭茬?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问题,我们已经可以得到了文案的主体内容,知道了如何找一到文案的切入点,但是具体表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个“引子”,好让表达更加自然。这就像你准备约一个心仪的女生吃饭,你们还没熟络到可以一起吃饭的程度,那你如果直接提出邀请,对方不一定接受,会让人感觉很突兀,还会感觉很尴尬。这时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先闲聊一阵,做做铺垫嘛,就是我们说的引子。我们把铺垫和后面的文案看做是两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有三种:反差、互补、递进。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反差”。反差就是前后内容形成对比,从与后文表达相反的方向找话题。举个例子:
如果没有引子,表达是这样的:“今天太开心啦!跟小宝在游乐场里疯了一天,差点都不想回家啦!”
我们加上一个反差的开头,可以是这样的:“带娃怎么啦?谁说带娃只能闷在家里围着锅碗瓢盆转?今天跟小宝在游乐场里疯了一天,娘俩都倍儿开心。”这时候,你就额外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宝妈形象,比单一的表达开心更突显了你的多面性。
再来看第二个,互补。互补就是前后内容互为补充,强调后文里的某一个细节。我们还是用前面这个场景,再举例来看一下:
“我这算不算跨界带娃?今天跟小宝在游乐场里疯了一天,娘俩都倍儿开心!”一个词语“跨界”,同样也能突显你精明强干的多面性,不仅能带娃,还在其它方面也很擅长。
最后看第三个,递进。递进就是前后内容形成递进关系,通常的安排是后文内容比引子内容更有力。继续看例子:
“光让宝宝吃好喝好哪里够呀?今天跟小宝在游乐场里疯了一天,娘俩都倍儿开心!”你看,通过加上一句短小的引子,就能让一条普通的文案塑造出一个精明能干的宝妈形象。不仅让表达更自然,也能让表达的目的更明确,目标人群更准确,这就是引子的作用。
引子的应用可以多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把平铺直叙的语言换一种说法或者换一下顺序,就能有很好地表达效果,比起生搬硬套更自然,更能吸引关注度。
到这里,我们的四个问题就问完了,一个简单的文案框架也就构建出来了,你再想写文案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我们在动笔完成一条文案之前,如果先拿出几分钟,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构建好框架之后,再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往里面填充内容就好了,从此让写文案这件事也能事半功倍,轻松应对。
通过这节课的内容学习,相信你对编写文案的基本套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会再为如何发圈感到头痛了吧?
好方法离不开好操练,只有把理论落地实操才是真的有用。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吧?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关注我,用碎片时间精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