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出门就见到稻田 || 阿信

从前,出门就见到稻田 || 阿信

不管走到哪里,最吸引我的是稻田。在我的记忆中,什么样的风景都没有稻田好看,即使遇见一根稻草,我也会像遇见童年的小伙伴那样开心。


稻田在从前是大王,最肥沃的土地是稻田,最平坦的土地是稻田。房子必须建在山坡上,果树必须种在房前屋后的旮旯里。所谓民以食为天。保护水田,就是保护粮食,就是保护生命。


水稻田是农民真正的靠山,远方也许很美丽,爱情也许很美好,梦想也许很辉煌,都没有稻田实在。那时,农民们自给自足,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自己养的猪和鸡鸭。他们不懂皇帝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是公元,只知道犁(田)、耙(田)、播(种),只知道绞(线)、剪(布)、做(衣)。


从前的家具主要是农具。深耕水田的犁,平整水田的耙、拉轴(谷达),装秧苗的木盆,挑秧苗的畚箕,摔谷子的大木桶,割稻子的镰刀,筛谷子的风柜,晒谷子的竹席,装谷子的麻袋、谷桶……

从前,牛是农家最宝贵的财产。山里的牛与人共居,牛住一楼,人住二楼。农闲,牛被养着,每天有专人伺候,带牛到青草茂盛的地方享受,冬天,怕牛冷,夜里,要做粥给牛吃。农忙时,牛要拉犁、拉耙,忙得团团转。


闽南农民主要是种水稻,所以,农民直接称呼自己为“种田的”,小的时候,我出门就见到水稻田。种水稻需要水,所以,水和田密切联系着,有田就有水,水平如镜,天光云影共徘徊。


黄昏,乡亲们站在田埂上,一边端着饭碗,一边欣赏青蛙在田里踢腿的优美姿势。


夜晚的时候,月亮皎洁在稻田上空,月亮的清辉像母亲的手轻抚着稻田,萤火虫在稻田里飞舞,照亮了山村,照亮了乡亲们的心。


稻田是我最熟悉、最热爱、最美的风景。


随着节气的变化,稻田的摸样也不断成长变化。秧苗刚下田是青黄色的,好像黄毛丫头;过了几周时间,便长了一根筷子高,稻田是绿油油的好像是绿色的草原;再过几周,稻花开了,稻田是淡黄色的,飘着淡淡的稻香,很自然地想起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一个月之后,稻子就慢慢变黄,颜色也越来越深,稻子成熟了,遍地金光闪闪的。黑色的田鸡在稻田里咕咕咕的叫着,人一走近,就没有声音,再近些,就啪啦一下,消失在无边的稻海里。


我国古人认识了北斗星斗柄呈规律地东西南北指向、产生了“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


四时:

指春、夏、秋、冬。


八节:

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就是农民的栽种的天条。农民按24节气管理水稻。

上半年种的水稻叫早稻,雨水至惊蛰时开始播种,有句谚语:“无时无日找惊蛰”就是说,农民最慢必须在惊蛰播种。清明前后插秧。这就是“抢种”,抢在适合的时间种植。农历六月份收成叫“六月冬”;收成,也叫“抢收”。小暑无雨,大暑开始有西北雨,立秋到,西北雨。小暑到立秋,这一个月,需要抢收,收六月冬的稻谷,又要犁田、耙田、淹水、插秧……抢种,种十月冬的水稻。这期间,又是闽南的台风旺季,“会的人吃稻花,不会的人吃稻芽”,若不找准机会抢收,台风来,成熟的水稻就会被扫倒到水里浸水,成熟的稻穗就会发芽。这个月,男人、女人都忙,男人累得“倚壁穿裤”,女人忙得“会呼鸡不会吹火”。


六月冬的水田,有许多泥鳅,泥鳅钻在泥鳅洞里,手一翻田泥,泥鳅就会跑出来,再钻到泥里。雨天,成群的鲫鱼在水里飞奔。


晚上,青蛙呱呱呱,带上三节的手电筒,对着青蛙眼睛照射,青蛙睁着眼睛呆呆地看着灯光……

十月冬收割时,稻田没水,满地金灿灿的,天高云淡,是最忙的季节,也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光。小朋友,拾稻穗,挖老鼠洞,老鼠洞里有没睁眼、没长毛的小老鼠,有人说,把整只小老鼠吞了,可以去“伤”。有的小朋友吞得下,我吞下去又吐出来。十月冬之后,稻田还要接着种萝卜或者油菜花,会点燃稻草,整个田野浓烟滚滚,我们会像战狼,在浓烟滚滚中奔跑。

稻田,有我美好的童年。每次看到稻田,我总会万般依恋。我梦想着余生能守着一坵的稻田,在它边上搭个草棚,看书、喝茶、听蛙鸣……


相关链接:


田园荷步,最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前,出门就见到稻田 || 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