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的一大主题是爱。因此,表达爱意是必学的一课。
爱分为爱和被爱。因此,我们要学会两小课:向别人表达爱意;表达感恩对方的爱意。
如何表达爱意?
大致上分为行动和言语两种方式。
行动:无微不至的关心。
言语:说一些令对方开心的话,可以简称为“甜言蜜语”。
没有用行动兑现,甜言蜜语就会化为令人厌憎的谎言;没有甜言蜜语的诠释,过于密集的关心行为会令人有欠债和压迫感。
如何用行动表达,暂且不论。
如何用言语表达爱意?《勃朗宁十四行诗》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02
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又称为勃朗宁夫人。
她自幼体弱多病,神经系统失调。
十五岁那年,她不慎从马背上摔落,损伤了脊椎,从此下肢瘫痪二十四年之久。
二十二岁那年,她母亲突然去世。
三十二岁那年,她最喜欢的兄弟爱德华溺水身亡。她病恹恹地在病床上度过了之后五年中的大部分时间。
三十八岁那年,她的诗集出版。
罗伯特·勃朗宁读到她的诗集,顿生爱慕之心,急不可耐地写信求爱。
伊丽莎白回了一封谦逊而又亲切的长信。罗伯特·勃朗宁却紧追不舍,继续写信。
在此后的二十个月里,两人互通的书信有五百七十四封之多。
伊丽莎白心情明显好转,饭量增加,睡眠质量也好多了。原本充满哀怨、色彩黯淡的生活开始充满欢乐、五光十色。
罗伯特·勃朗宁多次请求见她,都被拒绝。他极为坚持,在朋友的安排下终于见到伊丽莎白。
初次见面,他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比自己长六岁又残疾的女人。
数天后,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但没有放弃,仍旧送鲜花和书信。
在爱情的滋润下,伊丽莎白即将枯萎的生命焕发生机:她居然可以用双腿走路了。
当罗伯特第三次求婚时,伊丽莎白不再拒绝。
为不被坚持传统的父亲的责骂,她收拾行装,和情郎私奔。
两人共度了十五个羡煞旁人的幸福生活。
1861年6月29日,两人谈心说笑。伊丽莎白稍感疲倦,依偎在罗伯特胸前睡去了。
她再未醒来。
这首诗起始于勃朗宁夫人答应了求婚后不久,完成于1846年9月,可以作为美好爱情的见证。
03
开篇用“泪水模糊”、“悲伤与忧悒”、“阴影”来描绘以前的生活。
她将闯入自己生活的罗伯特比作藏在身后的神秘影子。
她以为来的是死神,可神秘的影子说自己是“爱情”。
面对爱情,她第一反应是想到双方的差距。
“天使”、“王妃们的宾客”、“头上抹的是圣油”、“优雅的歌手”来形容罗伯特的高贵。
她对自己的评价则是“流浪歌手”、“疲惫”、“头顶寒彻骨的冰凉”。
“也许,能填平这反差沟壑的只有死亡。”以此形容两人差距之大。
“肃穆”、“阴森的坛子”、“骨灰”、“悲哀”、“葬在”、“黑暗的灰烬”、“惨红的火花”、“纯粹的黑暗”、“死灰”,描绘她那绝望到令人窒息的生活。
“赶快离开”、“离开我吧”。一个自卑的女人心底的呐喊。
无论示爱还是感恩被爱,表达时姿态都是低于对方的。
示爱,是乞求对方的爱;感恩被爱,是感谢对方的施舍。
一定要做到三不:不道德绑架、不居高临下命令和指导、不威逼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