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的维纳斯之美——读《道德经》第二章引发的思考

《道德经》的第二章,讲的是“道”的内涵。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读这一章时,对第一句话最为困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什么叫“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天下万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响,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转化为不美,善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行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若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那必然事与愿违,终究会导致不善的结果的出现。

关于真善美,我的理解是:,就是真实,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就是真;,就是善良,热心助人、对人对物常怀慈悲之心,就是善;,就是美丽。美比较抽象,它从感知或情感出发,比如艺术美,比如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的美好感觉等,都是一种美。

可是,真善美和假恶丑是怎么相互转变的呢?

古希腊雕塑家阿里山德罗斯创作的雕像《断臂的维纳斯》,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断臂,本身是残缺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不能称之为美。但经过雕刻家的艺术处理,整尊雕像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整个身躯却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形象优美,散发着温柔、优雅的迷人气息,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这大概就是丑转化为美的体现吧

网图 侵删

遇到乞丐,你善良地给他钱财,可却有可能令他滋生不劳而获的恶习。这是不是善转化为恶呢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也许根本没有领会到《道德经》的精髓。但无论如何,是我思考的结果,记录于此,与大家探讨。

读书,可以使人有更深的思考。

网图 侵删


感谢路西法殿下发起的圣贤书友会活动。我想,阅读经典、引人思考,才是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臂的维纳斯之美——读《道德经》第二章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