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有感

继《我想写给五月天》这篇文章无人问津后,确实失落了一段时间,也停止了文章更新,然而并不是因为信心丧失,而是因为实在没有想到合适的东西来写。

最近在看大前研一先生的著作《专业主义》,当然,看书名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教我们如何成为专家的一本书(我没看之前也是这样觉得的)。看了之后发现,这本书,跟《异类》这类书籍还是有所区别的。

大前研一先生这本书的立足点并不是成为专家的方式大纲,而是通过对当前时局的分析,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给我们讲述专家对于21世纪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就目前来说许多企业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里我并不打算重复这本书的内容,只是想写写看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思考。这肯定没办法涵盖本书的所有内容,但是确实是一些自己的想法。

1. 对专家这个概念的误解?

从读大学开始到现在,我对于专家的定义就是,“精通某一领域的技艺的专业人才”。然而,大前先生在书本开头便否定了这种说法。他心目中的专家,只做到这点是不足以在21世纪立足的,我的概括是除了精通某领域的技艺以外,还需要能够在掌握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嗅出未来的方向并且能够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的人才

我们现在理解的所谓专家,往往会受限于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而没办法在此基础上作出创新。或许也因为这种现象,所以有人写出了《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下实践》这类书籍吧。为的是提醒所谓的专家能够在必要时跳出专家的身份,像外行人一样去思考所有的可能性,而不是受制于已有的知识寸步难行,这样才能够配得上专家这个身份。

“专家就是做好本分工作就够了,只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技能。”这种想法,是我一直以来对专家的误解,或许很多人也会有这种误解吧。大前研一先生说这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专业人才”,并不足以称为专家。我觉得还是挺在理的。

2. 日本的教育一定比国内好?

或许这是我另一种误解,其实在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情的基础上,真的不应该草率的进行判断。

我们很经常会批判国内的教育,因为它扼杀了我们青少年的思考,只是不断的填充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日本很多东西这么优秀,日本的教育水平肯定比我们好很多。

然而,大前研一先生,在这本书这里也批判了日本的教育,不但如此还批判了日本政府。大概是这个意思:

由于日本的教育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点其实跟国内很像)。这也导致了在国际问题上,日本政府那些高层并没有根据时事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只会跟着美国的脚步走。

其实这样看来倒也符合我们对日美两国关系的印象。想要去国外接受教育还是要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教育,是否是那个国家能够给予的?日本的服务态度很是专业,或许是他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原则,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没有考虑到日本的教育,其实也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没有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前盲目地跻身到国外大学读书,或者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吧。

3. 无国界经济

我个人理解这个理念是跟经济全球化有点像,而这个无国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而促使的。大概指的是:

我们的工作可以很方便的跟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这样看来,岂不是跟我们IT业的开源项目有点相似?跟我一直向往的自由职业之路的走向大体相同?现在很多人还是害怕失业,但是我觉得,世界之大总有容身之所,关键还是自己,是否能够适应这个趋势,沟通能力是否足够,专业能力是否过硬?

世界之大,还怕没有工作可以做?当然,我也觉得无国界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肯定没办法为你们提供像银行那种高额的社保还有公积金,如果你们是看中这些的话,或许我说的话会冒犯到你们,但是我个人是绝壁拥抱这种“无国界”趋势的。

我相信很多程序员都会拥抱这种自由的,远程协作的工作模式。目前也发现了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采取这种方式了,比如,彩程设计,他的员工不多,但是我看资料,他们并没有指定的工作地点,而是来自中国各地。相信以后这种模式可以进步到跨越国界。

不过,总体来说,以这种方式运营的公司目前还是比较少,因为除了技术,还要考虑到员工的自我监管能力,毕竟,如果不在一个地方工作难免会有所松懈,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公司和项目的发展。不过相信未来我们这一代人的自我监管能力会有所提高,然后这种工作方式便更加有推行的可能了。StackOverflow不就是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吗?

最后, 毕竟这是读后感,参杂了很多个人的独立想法。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小弟万分感谢(就算你是直接跳到这里,我依然感谢,毕竟你点开了这篇文章)。

Happy Writing & Cod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