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犹记得高一时陪一个同学逛书店。他买了一本《肖申克的救赎》。我说:“这不是一部经典电影吗?”他说是的。那时的我几乎每天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每周偶尔能有一次下午到学校外面逛书店的机会。我愿将其称之为:自由。

回首已过去的三年,那时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试卷和习题,时而穿插几次考试,老师则不停在身边大力鼓吹竞争的重要,仿佛世界本应如此——飘渺而压抑。但我们愿意坚持,因为我们不想放弃哪怕一丝丝希望。纵使高考失利,我也无悔那段为希望而拼搏的日子。

我用三年浅尝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安迪也二十年挖通了瑞德认为要六百年才能挖通的通道。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让我们为之笑、为之哭、为之冷静、又为之疯狂,让我们明知会可能会失败,却又义无反顾地前进。

不过安迪没有失败,他用二十年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完成了对罪恶的审判。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典狱长指着安迪的《圣经》说:“出去的办法就在其中。”事实的确如此,安迪挖通道所用的锤子便藏在其中。最终,典狱长被捕前终于发现了那本圣经早就被凿空,而他翻到的那一页,正是讲述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出埃及记》。

“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就在那一刹那,鲨堡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在紧张的高三里,课间的音乐已美妙得让我心痛,更何谈狱中瑞德的感受呢?安迪不顾一切将歌曲广播到监狱的每一个角落,在那几分钟里,所有人仿佛实现了自由,就像在家里听音乐一样闲适而惬意。安迪并非在讨好狱中别的人,他只是在追求着那仅有的一点实现自由的希望。

希望是具有感染力的,瑞德在狱中早已看清了现实,认为自己在监狱里待的太久,已经完全有赖于监狱的体制而生存了,对于未来不抱有任何希望。但在安迪的感染下,虽然出狱后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但他却有了活下去见安迪的信念与希望。他没有选择像老布一样吊死在房间里,而是出去寻找带给他希望的挚友——安迪。于是这才有了电影令人喜悦又热泪盈眶的最后一幕——安迪和瑞德在海滩上重逢并热情相拥。

困住人的永远不是高墙,而是一个人内心的绝望。墙再高,歌声也能传出去,鸟儿也能飞出去。但若内心已死,恐怕也就作茧自缚了。



也许,这就是《活着》;也许,这就是“活着”;也许,没有人懂得如何活着却又活着……

知乎号:拥抱悲伤的极光         (头像相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