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和《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比较

      首先,于连是十九世纪早期青年幻灭的写照。因为拿破仑的扩张战争让平民可以通过军功拥有往上爬的机会,然而于连的不幸就在于他虽然知道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却赶上了拿破仑失势的时间,所以他无法通过军功去获得平等。因此于连拥有比之前法国青年更庞大的欲望,然而他的身份却又在限制着他——虽然他会拉丁语,但不可否认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青年,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过多深刻的考虑。他放弃了当教士——这其实是当时对他来说非常稳妥的做法,并且要不了他太多时间。但是他的欲望促使着他,以及他的尊严与敏感都在不时地刺激着他,所以他选择了看上去更快速的方式,去依靠女性势力。但并不代表于连是在利用女性,于连拥有尊严,他渴望平等对话,他不想去用他人的金钱,他只是想获得平等的地位。而于连最终的幻灭是因为贵族阶级还没有彻底没落,所以平民身份的于连最终也被打压下去,获得死亡。而拉斯蒂涅是于连青年的另一种转变,时代发生了改变。贵族更加没落,而资产阶级上升速度更快,所以贵族更加依附资产阶级。拉斯蒂涅作为一个穷学生,他同样想要往上爬,但是他不需要面对于连所要面对的那么重大的危机了,因为贵族自己已经朝不保夕,无法阻止下层青年的上位了。所以拉斯蒂涅要面对的反而是道德问题,以及金钱问题。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没有彻底失去道德,他还为高老头送葬,他可以为了纽沁根夫人放弃那个喜欢他而且可能获赠大部分遗产的妹子,这些都能表明拉斯蒂涅在物欲横流下仍存在一颗少年的纯真,但是《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用自身的实例向他验证了金钱和情感的变化,而他也没有因此而丧失向上爬的欲望,反而在结局中走向了泥潭。


      两个人物向上流社会攀爬的原因不同,于连对于上流社会的“攀附”对他自己而言那是一种战争,他出人头地的野心一部分来自于对拿破仑的崇拜,一部分来自于对上流社会对他自尊的践踏(其实是他自己过于敏感了,正如拿破仑过于自恋一样,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不容许一点有意无意的对他自尊心的伤害),是自私的,是反抗性的,也是极端的。波旁王朝复辟之后他靠军功发迹的理想破灭,底层人民再也无法像拿破仑时期那样靠聪明才智和肯打肯干功成名就。他开始挣扎与报复,甚至将这种报复转移到上流社会的客厅和女人的床笫。拉斯蒂涅对于上流社会的“攀附”,出于年轻人对于出人头地的迫切,他带着家庭的期望和年轻的抱负,每一步都是在清醒和激进中折中过的。虽然他对自己的期望是利用贵族小姐,包括鲍塞昂夫人对他的告诫也是把感情藏起来,但他始终是真诚的,对爱情对亲情都是真诚的感恩的。他带着责任与野心,靠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投身上流社会的沙龙,实际上敲门砖除了表姐鲍塞昂的姓氏,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一块:那就是善良和谨慎。他总是带着人道主义的思想,时而清醒地要靠学业功成名就,时而激进地留恋于最显而易见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方式。但是两个人物的处境是相同的,拉斯蒂涅与于连一样,作为怀才不遇又想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巴黎这潭虚荣与名利搅拌而成的泥淖中孤军奋战。

      他们都志向有雄心,聪明能干,意志坚强,都以个人名利为前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并具有敢于冒险的英雄主义热情。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道路。只是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绝对不允许它跨越封建等级的藩篱。而拉斯蒂涅却成功了,原因是:第一,他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第二,它所处的时代是金融资产阶级逐渐大败封建贵族的时期,它是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连和《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