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读书的感想

自从开始学习侄子的语文课本后,我发现我要读的书真的太多了。试着写侄子课本上的命题作文,却发现搜索枯肠还是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惭愧!

每次看到小谢同学冥思苦想,然后东拼西凑地整一篇作文,总是埋怨他不用心“作文”,今日方知,对他的要求确实有些苛刻。

对于我儿时“艰苦作文”的记忆,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的走远了,看不见也记不清了,依稀记得的,也就是仅有的那一两次光辉历史。

不亲身体验就不能明白其中的苦与累,这是小谢同学经常告诫我的,当然,他是为了给他自己开脱。说心里话,尽管我已经四十岁了,但我还是很狂妄,其实那反射着的,是一种无知。

诸葛亮的《诫子书》一直在脑海里朗朗上口,不狂妄自大,只是一个初中生的修养,但我好像修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学好这一课,惭愧!

有一天,一位网友调侃说:现在最狂妄的就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家长,开口就说孩子笨,为什么呢?因为那些题他们都会做,等到孩子越读越高了,他们也就插不上嘴了,也就不抱怨孩子笨了。

现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品味这位网友的话,还真是那么回事,现在看着小谢同学的拓展题,自我感觉我自己收敛了许多。

昨天,学习了侄子课本上的《孙权劝学》,里面有一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这句话是孙权对吕蒙说的: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

我们,作为一个像吕蒙一样已经步入社会,有各种事务缠身的,一身负担的成年人,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成为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吗?

问了一下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是以学者的身份步入社会,这辈子也就与“学者”的头衔无缘了,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是孙权对吕蒙说的话,他希望吕蒙能抽空多多读书,了解历史,那样才能更好地行兵打仗。

作为现代生活中成年人的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了解历史,好好生活。从别人悲欢离合的故事里提炼出生活的智慧,避开别人掉过的坑,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有时候我很羡慕别人一天就能读一本书,我总是做不到,粗略地翻过就像没有读一样,看来还是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既然没有那个本事,也就不要念念不忘了。

书不能太少,太少则行而不远,也不能贪多,多则消化不良。精读应循序渐进,扶摇直上,有如登塔,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否则势必根基不稳,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这段话摘录于侄子的练习册,刚好笃定了我慢慢读书的决心。原来这世上读书慢的人,也不是只有我一个。

慢慢的品读一本书,细品作者的每一句话,了解作者生存的大环境,然后设身处地,把自己代入进去,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也许,你会发现更好地处事方法,也许,你能发现作者处世的智慧,最不济的,你也能发现,当我们面对无奈的时候,我们要坦然地接受无奈。

这,是我读书最大的收获。

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3月3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读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