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的命与才

       

刘半农

        刘半农叫虱子咬了,得回归热去世,44岁。

        本名"寿彭"——寿比彭祖,是个可活几百岁的命。可惜,自己改“半侬",后称"半农"。结果就是活了一般人二分之一左右的年纪。

      有些宿命,是吧?

      但是人家先生命短才长。

      写了首诗,《教我如何不想他》,成现代诗经典,是上了现代文学史的。经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以曲谱之,又成乐坛经典,传唱至今。你从网上听,有个戴姓歌唱家的版本要收费呢!


        这首歌曲,论艺术水准——无论词还是曲——还真难有企及者。李海鹰《弯弯的月亮》,在意境上尚能与之媲美,却也少了些叫人想象的余地。

        先生之所以比咱牛,除了才思,还能躬勉于专业研究。

        他写了本《四声实验录》,解决了四声是什么的问题。他说,四声和声音的强弱没关系,和音质、长短有关系。决定四声的,主要是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复合音,是由此音移入彼音,移入时是滑的,而非跳的。

        老天爷!专业呐。

        还有更专业的。

        先生还研究乐律。他研究明代朱载堉发明的"十二等律"后指出,中国乐律有两个原则:倍半相生和三分损益。因此不宜于"变调"。是朱的发明解决了变调问题。

      又是音又是律,玩的这么6,想写不好诗,也难。

      先生还有个好玩的梗。

        1920年之前,"她"不念Ta,念jie。对,念"姐”。你看看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女性的第三人称写的是"伊"。

        先生就说,人称得有性别,以后翻译She对应"她"吧!自此,1920年之后,第三人称代词成了仨:他,她,它。

        "他她它、的得地",小时候考试被整疯过有木有?

        有就找半农先生吧。

        唉!  可惜找不到了。 

        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先生是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盛名之下,治学依然严谨,学风扎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时任北大国学教授的刘半农先生,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到百姓家中考察方言方音。

        在内蒙住帐篷,为小虫所啮,不幸染上“回归热”病,大意了,后竟不治,是年7月14日在北平逝世。

在内蒙古考察

        命短是因把学问做实所致。学问大就是才长。

        才长,是孜孜不倦得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半农的命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