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社会现实

有一日,和一位做HR的朋友闲聊,她谈到行业内发展势头不错的Q公司,她说该公司招人有两大前提:

1.学历必须是本科及以上。本科指全日制本科,专升本不算。

2.年龄必须在36周岁以内。不接受超出此年龄段的人,哪怕再优秀。

听到这里,我倒吸一口凉气。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亲耳听说这样的事了。

先说年龄。

前不久,一位朋友找工作,应聘的岗位是电商运营经理,对方上来就不客气地说:

“不好意思,我们理想的人选是80后的,您的年龄偏大,恐怕不合适。”

朋友有些愤怒:

“我也是80后的呀。再说,如果年龄不合适,你们为什么让我来面试?”

对方竟然很平静地回答:

“我说的80后,是指88年以后的。您是82年的,不好意思。”

我朋友被气得不轻。虽然后面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说起这段经历,难免有些耿耿于怀:现在的职场竞争,已经严峻到了如此地步吗?80后,最大的也才38岁,正当壮年,正是在职场大展拳脚的阶段,你跟我说这批人就快失业了?!我们这样的行业“中年危机”也来得这么早?想想太可怕了!

再说学历。

在我的老东家C公司时,我们新来的事业部总经理L招人是这样的:

首先看学历,本科以下直接pass掉;如果都是本科学历,那就优先考虑985,211学校毕业的,那些不知名的二三本院校pass掉;如果毕业于985,同时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背景,那就是上上之选;如果这些硬件条件不相上下,那就选颜值高的。

有人提出质疑:

名校毕业的人,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能力更强啊,也未必适应咱们公司的工作啊,也未必能有这些非名校老员工干活这么卖力啊。

L认真地跟我们说:

“我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名校毕业的人能力一定更强,但是从概率上来说,名校毕业的人,普遍学习能力更强,更善于思考。在我们这个行业,企业发展靠的是什么?我们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靠的是人效,是人的价值产出。经验重不重要?重要。但是很可能,老员工积累了10年的工作经验,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自我驱动的新人,2-3年时间就能超越。”

当时老员工都没说话,低头沉思。

老实说,作为老员工的我,当时心里是不置可否的,我承认总经理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同时,我内心也很不服气,我抱着怀疑的态度看着当时招进来的那一批新同事,我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会给团队带来改变。

很快,我就发现,这批人当中有一个人冒了出来。小小年纪,头脑非常灵活,知识面之丰富,见识之广博,让人不得不服。我并不认为他有多厉害的专业知识,但是他确实非常善于整合资源,对团队管理也很有一套,共事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对他的能力非常认可。

当然,如我们所料,也有一些人,虽然毕业于名校,虽然有海外工作经历,但做人做事并不见得比别人更优秀,这样的人,最终还是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若是按当时的招聘要求,估计很多老员工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老员工的优势在于入职时间比较早,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是新员工没办法在短期内替代的。但是很显然,如果继续往前走,老员工不能迅速成长,也难免会遭遇淘汰。

说回Q公司对员工年龄和学历的要求,理由恐怕和L一致:需要年轻的,优秀的,学习能力强的,自我驱动强的人,快速跑起来,带动整个团队一起跑起来。

现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我想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全球顶级名校里,优秀的学生想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健康状态等;在国内名校里,优秀的学生想的是如何接触更优秀的人和圈子;在普通二三本院校里,大部分学生想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在各类职高大专院校里,能保持上进心,并且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的人,比例恐怕非常低。

当然不排除名校里也有拖后腿的人。更不排除哪一类学校里总会有那么一些逆袭的人。

若要说回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从概率的角度来看,恐怕这就是现实:你的学校,你周围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优秀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思维水平和优秀程度。所以才会有一些人,不顾一切,想要跳出原有的圈子,原有的阶层,去接触更优秀的人,更优质的圈子。

再往前推一步,是什么决定了你只能上普通的二三类院校?可能跟你的智力,努力程度有关,但很可能,跟家庭有更大的关系。无论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率的对应表,并不意味着没有人逆袭成功。看完后有些沮丧?不必。一沮丧可能就掉入下一个阶层了。认清现实,努力培养下一代,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也是一种风范。

借用某张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清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