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抗疫”到如今“新冠”,人类是胜还是负?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自然的抗争历史,人类从刚开始出现的弱小,到现如今的70多亿人口,可以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逐渐提高,许多制约人类发展的困难都已经被人类“战胜了”,但是,人类至今无法“战胜”,也是最让人类头疼的竟然是微生物——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物种。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人们通常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和结构。而微生物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细菌,一种是病毒。两者相比,细菌较大一般用光学显微镜就能观察,而病毒比细菌还微小,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其准确的结构。

    细菌尚属于我们可以理解的单细胞生物,而病毒已经没有了细胞结构,它只不过是一段遗传物质,包裹了一个蛋白质外壳而已,它根本就不像一种生物,而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奇特的物质形式。细菌很大,以球菌为例,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能够看到。病毒很小,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大小只有90纳米,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才能够被看到。细菌是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生物功能的单细胞生物。它可以分泌一些酶来破坏周围的组织结构,还能分泌一些毒素,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而病毒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它自身没有生理功能。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遗传物质可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出新的病毒。当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复制以后,细胞被裂解,大量病毒释放出来,开始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据科学研究,微生物在37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人相对细菌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在古代,瘟疫是非常可怕的,一般在大灾之后基本上都有大疫,人类初期,由于没有科学的处理方式,瘟疫发生后大部分都是靠巫师“做法”等迷信的方式来应对。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应该是古代疫病最早的记载了,由于当时人类的科学知识特别匮乏,没有科学的认识,甚至把瘟疫当成是“上天的惩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疫病,一次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另外两次发生在12-13世纪和公元17世纪,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那一次瘟疫,死亡人数多达两千多万,可以说这场疫病的死亡人数丝毫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由此瘟疫对人类的威胁可见一斑,其余两次也造成了上百万人的死亡,要知道东汉后期的人口总数也就刚刚五千万人左右,瘟疫造成死亡人数几乎就占到了一半。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信息交流不便,政府对于民间的执行管控能力更是低下,面对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只能是听天由命。抵抗得了的就生存,抵抗不了的就被淘汰,总结起来就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对疫病抗争的后期人们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比如隔离法、尸体掩埋法、保护水源等等。此外古代医疗条件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古人对于瘟疫的理解,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浅,有些理念甚至还有些超前,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书籍中都有对瘟疫的详细研究和治疗手段,明朝著名医学家吴有性曾长期对瘟疫进行研究,并创作了《瘟疫论》一书,系统介绍了瘟疫的发病机理、症状及防治方法。这本著作的影响很深远,大大提高了瘟疫的防治效果。

    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病菌的防治很多时候也是“束手无策”。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仅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场瘟疫在很多文献中被记作“黑死病”。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认为是由一种名为鼠疫的细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认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关于鼠疫的起源在专家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在随后的数年内由商人和士兵携带到俄罗斯南部克里米亚。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

    发展到现代社会,由于卫生条件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挺高,特别是在16世纪末期人类发明了显微镜之后,人类得以对微生物世界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原先如同魔鬼的的“瘟疫”逐渐有更为科学的防治方法,瘟疫对人类的威胁指数逐步降低了。但是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而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并没有针对此病毒的特效药,人类又一次陷入了被动,其实从历次的抗疫战争来看,人类都是被动的,防治手段非常有限。抗生素发明之后,人类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是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大部分细菌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有了抗药性。可以说,对于病菌这头“远古巨兽”来说,人类的确是个新生儿,要想战胜存在37亿多年的病菌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脏乱的海鲜市场

    古话对于瘟疫有一种说法——“大灾之后必有瘟疫”。大部分瘟疫是由于战争、地震、洪水等灾害之后出现的,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疫病产生往往是由于卫生状况的破坏导致的,此次新冠状病毒同样也能窥见一斑。

    据专家分析,这次新冠状病毒的疑似发源地是华南海鲜市场,事后有记者去现场调查,市场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甚至达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再加之大量野生动物的交易,病毒的泛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人类在抗疫战争中从未取胜过,如何学会与自然相处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董卿在主持大赛中对于一幅漫画有一句经典评语,那副漫画上人类拿着枪对准一头熊,而在人类和熊下边是一块跷跷板,而跷跷板是在一座山尖上。

    董卿评价的原话是:“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我深以为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古代“抗疫”到如今“新冠”,人类是胜还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