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人行的路为什么称为“马路”?

很多事习惯成自然,但是仔细一琢磨,就觉得有点奇怪。比如,在我国明明是人走的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称为“马路”,难道与我国古代长期以骑马或乘马车作为出行交通方式有关?

关于对道路的这个称呼,相传有一段反映周恩来总理机智幽默的趣闻。据说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时,用中文故意不怀好意地问到:“总理先生,为什么贵国明明是人行走的路叫马路?依据中文意思,专门给马走的路叫马路才合适吧?而且贵国民众走路都是低着头,不像我们西方人大多扬着头?”

周总理略一思索,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回答:“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叫马路我们走的是上坡路所以要低着头,而你们西方走的是下坡路所以才扬着头,这样是为了保持平衡、不摔跤!”那位美国记者当场尴尬不已,无话可说。

我国传统上确实有诸如“骡马道”或“茶马古道”等说法,但是它们与俗称“马路”的公共道路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是指山间谷中因长期行走而自然“踩”出来的屈曲盘旋的羊肠小道,主要用于骡马背货或人肩挑背扛商品、货物等通行之用。

当然,古代也有一些军事用途的通行状况不错的大道,一般叫“官道”“驿道(驿路)”。当年秦始皇就耗费大量民力令大将蒙恬监工修建了一条从当时的国都咸阳一直通到长城附近的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的运兵官道。相传这条“秦直道”(也叫“皇上路”、“圣人条”)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长800公里。

其实,严格的说,马路是个外来音译词,不是象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因中国古代跑马或行驶马车而得名。

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前一般都是土路。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John.LoudonMcAdam)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即用碎石铺路,路中间偏高,两边略低,加宽整个路面,这样便得到方便排水、路面平坦宽阔的新式道路。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筑路工程师,便取其设计人的姓氏,给这种路取名为“马卡丹路”,当时中国人也以英语“macadam/马卡丹”的音译作为路的简称,后来老百姓就俗称“马路”。严格地说,中国并不是所有的路都叫马路,一般城市或近郊的供车马行走的比较宽阔的主干道才叫叫马路,很多城市都有以“XX大马路”命名的一些道路名称就是这个缘故。

尽管最早的“马路”最早是由碎石铺设的,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叫“马路”。19世纪末中国的上海、广州、福州等沿海港口开埠,欧美列强在华兴建租界,便把西方的马卡丹路修建方法带到了中国,“马路”就成为中国老百姓口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常用词。

欢迎交流 、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明是人行的路为什么称为“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