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开发的初期以及使用的初期,一般不会太过于在意数据库的设计以及sql语句的优化,这就会导致系统有可能在日积月累的海量数据下越来越慢直至崩溃,所以以后在系统 数据库设计之初完备的数据库模型的设计是必须的。
对于数据库的的优化此处给出三种优化方案:
mysql数据库本身高度灵活,造成性能不足,严重依赖开发人员能力。也就是说开发人员能力高,则mysql性能高。这也是众多关系型数据库的通病
下面我重点讲解一下第8点
比如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name=‘zhangsan’ and tID > 10000
和执行: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D > 10000 and name=‘zhangsan’
一些人不知道以上两条语句的执行效率是否一样,因为如果简单的从语句先后上看,这两个语句的确是不一样,如果tID是一个聚合索引,那么后一句仅仅从表的 10000条以后的记录中查找就行了;而前一句则要先从全表中查找看有几个name='zhangsan’的,而后再根据限制条件条件tID> 10000来提出查询结果。但是实际上在实际查询时SQL SERVER中有一个“查询分析优化器”,它可以计算出where子句中的搜索条件并确定哪个索引能缩小表扫描的搜索空间,也就是说,它能实现自动优化。虽然查询优化器可以根据where子句自动的进行查询优化,但有时查询优化器就会不按照您的本意进行快速查询。
在查询分析阶段,查询优化器查看查询的每个阶段并决定限制需要扫描的数据量是否有用。如果一个阶段可以被用作一个扫描参数(SARG),那么就称之为可优化的,并且可以利用索引快速获得所需数据。
SARG的定义:用于限制搜索的一个操作,因为它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的匹配,一个值的范围内的匹配或者两个以上条件的AND连接。
列名可以出现在操作符的一边,而常数或变量出现在操作符的另一边。如:
Name=’张三’
价格>5000
5000<价格
Name=’张三’ and 价格>5000
如果一个表达式不能满足SARG的形式,那它就无法限制搜索的范围了,也就是SQL SERVER必须对每一行都判断它是否满足WHERE子句中的所有条件。所以一个索引对于不满足SARG形式的表达式来说是无用的。
所以,优化查询最重要的就是,尽量使语句符合查询优化器的规则避免全表扫描而使用索引查询。
接下来通过查询优化规则接续看看在具体编写sql语句的时候应该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
9.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10.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优化器将无法通过索引来确定将要命中的行数,因此需要搜索该表的所有行。
11.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12.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因为IN会使系统无法使用索引,而只能直接搜索表中的数据。
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13.尽量避免在索引过的字符数据中,使用非打头字母搜索。这也使得引擎无法利用索引。
见如下例子: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SELECT * FROM T1 WHERE SUBSTING(NAME,2,1)=’L’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即使NAME字段建有索引,前两个查询依然无法利用索引完成加快操作,引擎不得不对全表所有数据逐条操作来完成任务。而第三个查询能够使用索引来加快操作。
14.必要时强制查询优化器使用某个索引,如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参数,也会导致全表扫描。因为SQL只有在运行时才会解析局部变量,但优化程序不能将访问计划的选择推迟到运行时;它必须在编译时进行选择。然而,如果在编译时建立访问计划,变量的值还是未知的,因而无法作为索引选择的输入项。
如下面语句将进行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
可以改为强制查询使用索引:
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
15.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如:
即:任何对列的操作都将导致表扫描,它包括数据库函数、计算表达式等等,查询时要尽可能将操作移至等号右边。
16.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7.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8.很多时候用 exists是一个好的选择:
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where的优化就这么多啦
接下来看看临时表的优化
24.尽量避免大事务操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
25.尽量避免向客户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26.避免使用不兼容的数据类型。例如float和int、char和varchar、binary和varbinary是不兼容的。
数据类型的不兼容可能使优化器无法执行一些本来可以进行的优化操作。
例如:SELECT 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 60000
在这条语句中,如salary字段是money型的,则优化器很难对其进行优化,因为60000是个整型数。我们应当在编程时将整型转化成为钱币型,而不要等到运行时转化。
27.充分利用连接条件,在某种情况下,两个表之间可能不只一个的连接条件,这时在 WHERE 子句中将连接条件完整的写上,有可能大大提高查询速度。
例如 :
1.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2.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AND A.ACCOUNT_NO=B.ACCOUNT_NO
第二句将比第一句执行快得多。
28.使用视图加速查询
把表的一个子集进行排序并创建视图,有时能加速查询。它有助于避免多重排序 操作,而且在其他方面还能简化优化器的工作。
例如: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AND cust.postcode>“98000”
ORDER BY cust.name
如果这个查询要被执行多次而不止一次,可以把所有未付款的客户找出来放在一个视图中,并按客户的名字进行排序:
CREATE VIEW DBO.V_CUST_RCVLBES AS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ORDER BY cust.name
然后以下面的方式在视图中查询:
SELECT * FROM V_CUST_RCVLBES
WHERE postcode>“98000”
视图中的行要比主表中的行少,而且物理顺序就是所要求的顺序,减少了磁盘I/O,所以查询工作量可以得到大幅减少。
29.能用DISTINCT的就不用GROUP BY
SELE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GROUP BY OrderID
可改为:
SELECT DISTIN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30.能用UNION ALL就不要用UNION
UNION ALL不执行SELECT DISTINCT函数,这样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
31.尽量不要用SELECT INTO语句。
SELECT INTO 语句会导致表锁定,阻止其他用户访问该表。
以上就是常见的一些查询优化方案,但是在我们实际开发中如果数据量比较少,此时是比较不出来的,这时可以用查看执行计划,即:
把实现相同功能的多条SQL语句考到查询分析器,按CTRL+L看查所利用的索引,表扫描次数(这两个对性能影响最大),总体上看询成本百分比即可。
尽量避免使用游标,因为游标的效率较差,如果游标操作的数据超过1万行,那么就应该考虑改写。
使用基于游标的方法或临时表方法之前,应先寻找基于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基于集的方法通常更有效。
与临时表一样,游标并不是不可使用。对小型数据集使用 FAST_FORWARD 游标通常要优于其他逐行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必须引用几个表才能获得所需的数据时。在结果集中包括“合计”的例程通常要比使用游标执行的速度快。如果开发时间允许,基于游标的方法和基于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看哪一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游标提供了对特定集合中逐行扫描的手段,一般使用游标逐行遍历数据,根据取出的数据不同条件进行不同的操作。尤其对多表和大表定义的游标(大的数据集合)循环很容易使程序进入一个漫长的等特甚至死机。
在有些场合,有时也非得使用游标,此时也可考虑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行转入临时表中,再对临时表定义游标进行操作,可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创建索引一般有以下两个目的:
大型数据库一般有两种索引:
一个没有簇索引的表是按堆结构存储数据,所有的数据均添加在表的尾部
建立了簇索引的表,其数据在物理上会按照簇索引键的顺序存储,一个表只允许有一个簇索引,因此,根据B树结构,可以理解添加任何一种索引均能提高按索引列查询的速度,但会降低插入、更新、删除操作的性能,尤其是当填充因子(Fill Factor)较大时。
所以对索引较多的表进行频繁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建表和索引时因设置较小的填充因子,以便在各数据页中留下较多的自由空间,减少页分割及重新组织的工作。
同时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需要了解两者的区别之前我们先弄清楚这两个索引都是干嘛的
实际上,可以把索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目录
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索引。
比如,我们要查“安”字,因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也就是说,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个目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
我们把这种正文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目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音,这时候,需要去根据“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
但您结合“部首目录”和“检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面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面是“弩”字,页面是390页。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方,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目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
我们把这种目录纯粹是目录,正文纯粹是正文的排序方式称为“非聚集索引”。
于是我们做以下总结:
聚集索引的优势与缺点:
聚集索引插入数据时速度要慢(时间花费在“物理存储的排序”上,也就是首先要找到位置然后插入),但是查询数据比非聚集数据的速度快。
对于以上内容我们再继续深入总结一下:
- 聚集索引的缺点就是对表的修改较慢,这是为了保持表中的记录的物理顺序与存储顺序一致,而把记录插入数据页的相应的位置,就必须在数据页中进行重排,导致了执行速度的降低。
- 非聚集索引指定了表中记录的逻辑顺序,但表中的记录的物理顺序与索引顺序不一致,两种索引的存储结构均是B+树,但非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并不与实际的数据页重叠,而是采用叶子层包含一个指向表中的记录在数据页中指针的方式。同时非聚集索引比聚集索引的层次多,添加记录不会引起数组顺序的重组。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前面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定义的例子来理解上表。
如:返回某范围内的数据一项。
比如您的某个表有一个时间列,恰好您把聚合索引建立在了该列,这时您查询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之间的全部数据时,这个速度就将是很快的,因为您的这本字典正文是按日期进行排序的,聚类索引只需要找到要检索的所有数据中的开头和结尾数据即可;
而不像非聚集索引,必须先查到目录中查到每一项数据对应的页码,然后再根据页码查到具体内容。
1、主键就是聚集索引
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是对聚集索引的一种浪费。
虽然SQL SERVER默认是在主键上建立聚集索引的。
通常,我们会在每个表中都建立一个ID列,以区分每条数据,并且这个ID列是自动增大的,步长一般为1。我们的这个办公自动化的实例中的列Gid就是如此。此时,如果我们将这个列设为主键,SQL SERVER会将此列默认为聚集索引。这样做有好处,就是可以让您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按照ID进行物理排序,但这样做意义不大。
显而易见,聚集索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每个表中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的规则,这使得聚集索引变得更加珍贵。
从我们前面谈到的聚集索引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聚集索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根据查询要求,迅速缩小查询范围,避免全表扫描。在实际应用中,因为ID号是自动生成的,我们并不知道每条记录的ID号,所以我们很难在实践中用ID号来进行查询。这就使让ID号这个主键作为聚集索引成为一种资源浪费。其次,让每个ID号都不同的字段作为聚集索引也不符合“大数目的不同值情况下不应建立聚合索引”规则;当然,这种情况只是针对用户经常修改记录内容,特别是索引项的时候会负作用,但对于查询速度并没有影响。
2、只要建立索引就能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例子中,第2、3条语句完全相同,且建立索引的字段也相同;不同的仅是前者在fariqi字段上建立的是非聚合索引,后者在此字段上建立的是聚合索引,但查询速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并非是在任何字段上简单地建立索引就能提高查询速度。
从建表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有着1000万数据的表中fariqi字段有5003个不同记录。在此字段上建立聚合索引是再合适不过了。在现实中,我们每天都会发几个文件,这几个文件的发文日期就相同,这完全符合建立聚集索引要求的:“既不能绝大多数都相同,又不能只有极少数相同”的规则。由此看来,我们建立“适当”的聚合索引对于我们提高查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3、把所有需要提高查询速度的字段都加进聚集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上面已经谈到:在进行数据查询时都离不开字段的是“日期”还有用户本身的“用户名”。既然这两个字段都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可以把他们合并起来,建立一个复合索引(compound index)。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任何字段加进聚集索引,就能提高查询速度,也有人感到迷惑:如果把复合的聚集索引字段分开查询,那么查询速度会减慢吗?
如果仅用聚集索引的起始列作为查询条件和同时用到复合聚集索引的全部列的查询速度是几乎一样的,甚至比用上全部的复合索引列还要略快(在查询结果集数目一样的情况下);
而如果仅用复合聚集索引的非起始列作为查询条件的话,这个索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如果复合索引的所有列都用上,而且查询结果少的话,这样就会形成“索引覆盖”,因而性能可以达到最优。同时,请记住:无论您是否经常使用聚合索引的其他列,但其前导列一定要是使用最频繁的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索引也一样。索引有助于提高检索性能,但过多或不当的索引也会导致系统低效。因为用户在表中每加进一个索引,数据库就要做更多的工作。过多的索引甚至会导致索引碎片。
所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适当”的索引体系,特别是对聚合索引的创建,更应精益求精,以使您的数据库能得到高性能的发挥。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MyISAM和InnoDB两种引擎:
MyISAM引擎是MySQL 5.1及之前版本的默认引擎,它的特点是:
InnoDB在MySQL 5.5后成为默认索引,它的特点是:
总体来讲,MyISAM适合SELECT密集型的表,而InnoDB适合INSERT和UPDATE密集型的表
MyISAM速度可能超快,占用存储空间也小,但是程序如果要求事务支持,故InnoDB是必须的,则该方案无法执行!
MySQL在5.1版引入的分区是一种简单的水平拆分,用户需要在建表的时候加上分区参数,对应用是透明的无需修改代码。
对用户来说,分区表是一个独立的逻辑表,但是底层由多个物理子表组成,实现分区的代码实际上是通过对一组底层表的对象封装,但对SQL层来说是一个完全封装底层的黑盒子。MySQL实现分区的方式也意味着索引也是按照分区的子表定义,没有全局索引。
用户的SQL语句是需要针对分区表做优化,SQL条件中要带上分区条件的列,从而使查询定位到少量的分区上,否则就会扫描全部分区,可以通过EXPLAIN PARTITIONS来查看某条SQL语句会落在那些分区上,从而进行SQL优化,我测试,查询时不带分区条件的列,也会提高速度,故该措施值得一试。
分区的好处是:
分区的限制和缺点:
分区的类型:
分表就是把一张大表,按照如上过程都优化了,还是查询卡死,那就把这个表分成多张表,把一次查询分成多次查询,然后把结果组合返回给用户。
分表分为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通常以某个字段做拆分项。比如以id字段拆分为100张表: 表名为 tableName_id%100
但:分表需要修改源程序代码,会给开发带来大量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开发成本,故:只适合在开发初期就考虑到了大量数据存在,做好了分表处理,不适合应用上线了再做修改,成本太高!!!
如果是已经设计好的只有一个数据库需要分成多个,也会带来大量的开发成本,得不偿失!如果是分布式环境下可以按照模块以及业务的划分在设计之初进行分库,同时建议做个读写分离。
mysql性能不行,那就换个。为保证源程序代码不修改,保证现有业务平稳迁移,故需要换一个100%兼容mysql的数据库。
1.tiDB https://github.com/pingcap/tidb
2.Cubrid https://www.cubrid.org/
开源数据库会带来大量的运维成本且其工业品质和MySQL尚有差距,有很多坑要踩,如果你公司要求必须自建数据库,那么选择该类型产品。
1.阿里云POLARDB
淘宝使用的,扛得住双十一,性能卓著
2.阿里云HybridDB for MySQL (原PetaData)
官方介绍:云数据库HybridDB for MySQL (原名PetaData)是同时支持海量数据在线事务(OLTP)和在线分析(OLAP)的HTAP(Hybrid Transaction/Analytical Processing)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量过亿了,没得选了,只能上大数据了。
hadoop家族。hbase/hive怼上就是了。但是有很高的运维成本,一般公司是玩不起的,没十万投入是不会有很好的产出的!
这个就比较多了,也是一种未来趋势,大数据由专业的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小公司或个人购买服务,大数据就像水/电等公共设施一样,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国内做的最好的当属阿里云。
MaxCompute可以理解为开源的Hive,提供sql/mapreduce/ai算法/python脚本/shell脚本等方式操作数据,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展现,以分布式方式存储,采用定时任务和批处理的方式处理数据。
DataWorks提供了一种工作流的方式管理你的数据处理任务和调度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