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244禾欣-11周-本周的困境和光亮

Do244禾欣-11周-本周的困境和光亮

幼升小的焦虑

新学期开始,就面临了许多挑战。

2月中下旬,二十几个学生先到学校,剩下的二十几个呢,还在老家,三月一号才能来校。于是给先到的孩子们每日复习上学期的内容,新书也不敢发。三月到了,孩子们基本上来齐了。这学期回老家读书的有七个,而新来的同学,也有五个,所以总体人数跟去年相比差不多。

新书发下来了,教材比去年的简陋许多----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因为学校快要拆了,园方想节省开支,怎么便宜怎么来。用这样的教材是教不出什么内容来的。大一班的张老师动员家长们网上买了《上海作业(数学)》,我翻了翻觉得不错,也动员我们班家长买了。因为有大部分同学确实面临着上小学,要进行幼小衔接了,而很多家长出不起课外培训班的钱,也没法辅导孩子。怎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这样或许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这本练习册买来,才知道背后需要老师花的功夫更大。孩子们读不懂题,需要我每个题型在课前讲好。如果课堂安静,一切进展顺利,自然是最好。但是这学期的课堂秩序,已经成了我最近头等麻烦的大事。跟上学期比起来,差远了。讲几句停几句,就这样讲完题目,然后分发练习册。做题的过程中时不时有人大喊,“老师,这题怎么做?”----“如果你遇到了麻烦,大喊是没有用的,举手,老师就会来帮你。”举手的孩子好多。往往是讲过的,难住他们的,也往往是同一题。孩子们做完题目的速度也参差不齐,觉得简单的做完后百无聊赖,开始讲话;觉得难的,控制不住玩心,各种小动作。整个教室很容易就变成一锅沸腾的粥。练习册收上来,要在午睡时进行批改,因为下午还要发下去布置家庭作业。几次下来,已经觉得筋疲力尽了。

开始做题了,马上就有了一种竞争的意味,多多少少让我联想起了以前自己是怎样从题海中走过来的,心深处其实有股强烈的抵触情绪。当初让他们买练习册是对的吗?把我自己拖入焦虑的漩涡中,也让孩子开始背上一年级的包袱?但已经让家长买来了,也许今后挑一些难度小一些的让孩子来做,也不要求每个孩子都掌握。这份练习册,就好像孩子轻微感冒去医院开来的药,也许并不需要,只能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吧?


老师是不是不爱我了?

去年开学第一天,有一位个子小小的同学就被我的脚绊倒了,鼻血马上淌了出来。当时的我就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等着家长的责问或着谩骂,但没有等来。孩子的妈妈很平和地安慰着孩子,“待会就没事了。你看,老师都跟你说对不起了。”止住血后孩子朝座位走去,跟妈妈说了再见。这个孩子叫谭明睿。后来收集名字故事时,发现他的名字是从古书里起来的。他的妈妈真诚而温婉。去年整个学期,这个孩子给人的感觉都是很明亮,很积极的。

这学期伊始,我察觉到,孩子好像有什么心事---无论是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午睡表现,都不如从前,以前那股灵气和那股劲,好像消失了。一直想找机会和孩子妈妈聊,却一直未能聊成。上周五终于是他妈妈来接了,就逮住机会聊了一下。她说,孩子在家天天问我,“老师以前那么爱我的,现在怎么不爱我了?”“老师是不是不爱我了?”“新同学太多了”

跟她聊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如孩子感受到的一样呢?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的感受?一,这学期,我的心态确实有所动荡,一心盼着早日结束在上海漂泊的生活,回到丽水去定居,希望时间越早越好,时常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虽然故事,唱诗,也都在进行着,但好像没有以前那样百分之百的投入了。二,这学期课堂纪律也乱,对噪音的耐受度降低了,跟着而来的就是耐心的减少,动怒和罚孩子站的次数多了。三,老师对于新同学的喜爱,是不是让老同学产生了嫉妒心理?联想起大大的这个集体,也不断有“新同学”加入进来啊。其中不乏能力强,时间上物质上都能给力地做后盾的“新同学”。我也一样会有失落感---我也一样有疑问,“老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换位思考一下,我完全能理解谭明睿的担忧了---这种担忧的味道是苦涩的啊。无论有哪些原因,让一个孩子来承受这些,未免太残忍了一点。于是,我必须行动起来了。


如何行动?

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要把课堂纪律,和各种活动的秩序抓起来,至少要恢复到上学期后半段的水平。怎么抓呢?我看了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很受启发。一,引入了音乐,但是效果不明显。或许这需要比唱诗更长的时间来让孩子们适应。二,惩戒是必须的,但是惩戒要有效率---让孩子感受到这是必须的,而且老师是爱他的。三,别忘记班级是一个整体,因为喜爱个别新同学,而失了老同学的心,把孩子们分割开来看,对于集体来说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四,无论我的生活面临什么样的变化,我的内心有什么不安和动荡,都不能影响孩子。需要我自己独自承担的,我必须要扛起来。

最近还在打羽毛球,下班回家之后,就和队友在店门口的空地上打球。渐渐领悟出羽毛球的精髓----不放弃每一个球。这不就像“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一样吗?打了两周,连庆庆都学会了发球,婆婆也开始打球了。羽毛球成了我们家的一项全民运动。我也有进步。从刚开始的接球时手忙脚乱,到现在很从容地调整步子,安静地听击球地那一声“嘭”,看着球从淡蓝色的天际划过。有时候的天空,云像丝绵一样;有时候的天空,像水彩颜料慢慢晕开;有时候的天空,从淡蓝色到深蓝色,到蓝黑色,到橘色的街灯和被照亮的黄绿色树叶一起共舞……有时候,风吹来,羽毛球像撞上了一堵墙,停留在了风墙上,垂直降落。无风的时候,就可以尽力打出很久都不掉落的球。和家里人打球,最重要的不是展示谁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能否两人合力让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更长的时间啊。无论是什么事情,专注去做了,总有一些融汇贯通的领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本书看了一半,已经深深被震撼了。如果我也像薛老师一样,每天能写写工作日记,那我的进步也会非常明显的。薛老师还有一个主意,就是为每个孩子记录下一件具体的小事,来代替那些假大空的评语,让孩子知道,老师真的在以非常专注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孩子。下面摘录一些段落:

“对于这样的人,艾森豪威尔的这句话实在是入木三分:我听到过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非常有趣的定义:一个人用比必要多的词语更多的词语,来说出比他知道的东西更多的东西。”(这段话是序言里的)

薛瑞萍老师:

如果老师真的心平气和,让孩子正在沉睡且需要沉睡的时候酣睡,时候到了再让孩子动笔,那么孩子会少累很多,而且事半功倍。

……课程化给予儿童阅读以时间的保证,场力的震荡。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如此进行的儿童阅读,不仅使得孩子的精神,也使孩子的身体长得健康

……关于考试,我终于明白:不管你教得如何努力,也有孩子就是考不及格,且这孩子有权过“不及格的幸福生活“,也就是说,我无权要求孩子,父母和自己一起“为了及格而奋斗”。

不尚贤,使民不争。残酷的,白热化的竞争是中国孩子逃不掉的。我且让他们模模糊糊地多快乐几年。

我突然醒悟“不说,老师无论如何不可以说学生的坏话。对了,我该检讨的,刚才就不该说有讨厌的孩子。我想,我还要做到不说家长的坏话。”

在美国,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是:迅速记住学生的名字,有幽默感,不说学生坏话,不和学生关系过分亲密。我想,握着中国的落后教师,也许能做美国的优秀教师。

不用心,眼睛朝远处看,我就可以不喜欢他了吗?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为“真的很棒很棒”的一家人。

教师的不祥之器是什么?--怒!我在道上的修为,还差得太远。

家长三分之一不理睬或没有能力做,三分之一积极行动,三分之一勉强跟着拖,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是合格,优良产生的原因啊。我要做到的是,分内之事圆满扎实的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原本,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家长素质的竞争。

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

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时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

希望家长知道,在学习之外,心里能装着班级,装着他人,是品行好的表现,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爱而且会爱,就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有机会为班级服务的孩子是幸运的。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鲜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

 

书中佳句实在太多,来不及一一抄录了。这周我会把佳句都白纸黑字摘抄到我的读书笔记上,以勉励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就像是感受到了一丝光亮---同做这一行的,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了---那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我一个人特有的,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能像薛老师书中这样去实践,我想过不了多久,我也会成为一个连自己都越来越喜欢的好老师。感谢薛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Do244禾欣-11周-本周的困境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