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者的内在关系模式评估

在关系模式中,给予者,是不以自我为中心,更多为他人来考虑,成就他人,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他人因此有所提升,或问题得到解决,给予者会很欣慰。

身为给予者,你没有想过不这样做会怎样,也没有要求要有所回报。你认为,能让彼此都快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你,内心温暖而友善,是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

PART  1

你的关系角本

01

你在关系中是怎样的

不知道你是不是经常被评价说“你人真好”、“你人挺不错的”,在大家心中,你是公认的好人。具体来看,你好在:

1、慷慨仗义

你总是那般乐于为他人效劳。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只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你都会伸出援手。不仅是出力,甚至出钱都是常有的事。如果要为他人仗义执言,那必定会看到你的身影。而在精神层面,你还会慷慨地承载他人的烦恼。

在江湖中,你是行侠仗义的侠客,也是他人的伯乐。因为你总是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协助他人学习成长。久而久之,许多人会向你寻求帮助和鼓励,因为他们深知你的相助是真诚的。

2、有包容心

生活中,你友好对待身边的人,相处时表现出极大的度量,不会因为小事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他人与自己不同而不满。面对这些不同,你当是“自然的存在”,从不妄作评判。所以,意见不同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选择不同你可以尊重他人保持情谊。这样的你,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君子和而不同”。

3、有同理心

你未必赞同他人的看法,你未必赞成他人的选择,你未必怜悯他人的困境——那是同情,但你理解他们。你能听到他们内心无声的提问,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们的感受,继而给予帮助,给人带去温暖和支持。你的慷慨与包容,也许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同理心上。

是你,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有爱、更互助。点亮自己,照亮世界,或许是你的终极理想。因为乐于给予,你患上“奉献疲劳”的风险是最大的,得到的福报也可能是最多的。

02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

可以看到,在关系中,你经常做的动作是:给——给出自己的能量。那么,在关系的角逐舞台上,善于“给”的你,扮演的是“拯救”的角色。

你的立场台词是: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你以真诚的爱心、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寻找机会帮助他人。你不是单纯的付出,而是带着成年人的姿态去创造价值,协助他人获得成功。

于是,在你的关系场中,关系的另一方无形中扮演着“被拯救”的角色,而关系则是“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

由此,你可能会选择的伴侣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有独立生存能力,但不能很好照顾自己,需要支持、鼓励、帮助的人。这样的人,需要你在身边关怀Ta、给Ta提供精神上、生理上、以及物质上的帮助。因为有你在,Ta的内心有了更多的力量。在这一类人身边,你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Ta因为自己而变得强大。

第二种,则是那些看起来难以被取悦的、对自己不好的、受过伤的、但有力量的人。你在Ta身上看到某些特质——Ta很缺爱,但保持向上的心态。你会感到心疼,会想要给Ta很多很多的爱,愿意陪着Ta一起成长。

在这两类型伴侣中,你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感觉到自己的有价值的,对方会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好。

当你觉察自己现有的关系时,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有不少是上述两种类型的其中一种。他们也许大大咧咧、神经大条,也许生性敏感,细致体贴,但在与你的关系里,他们更多是被照顾的那一个。

若“拯救”特质发展到极致,很可能,你会选择上述两种类型的反面:巨婴型和浪子型。

巨婴型,缺乏独立的生存能力。Ta需要照顾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你“被需要”的需求。Ta与你之间看似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一个必须依附他人生活,一个依靠拯救他人生活。这是一种表面的和谐,实则是互相消耗的病态共生关系。

浪子型,无法安定下来,永远追求新鲜刺激,很好地勾起你的“被需要感”以及自我价值幻想。Ta和你之间,重复上演“抛弃与拯救”的戏码。你一次又一次被伤害,却又一次又一次妄想能够成功“拯救”对方。

这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做出的选择,所以,如果总是遇到渣男/渣女,或者没有得到好的关系,你或许要审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以及在这个模式中设下的关系角本。

03

你在关系中是什么地位

毫无疑问,你是一个善良、重情重义且懂得付出的人。每一个与你相处的人,几乎都受到过你的照料。而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你会为对方付出,与之一起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看起来,“被拯救”的一方处于关系下位,“拯救”的一方处于关系上位。但实际在相处过程中,在你的心理层面,你和对方是平等的。

因为你的“好”和“给”,是基于你对现实状况的判断做出的,是基于你自身的意愿做出的,你认为的较佳选择。你不是盲目地为了满足自己,不是情绪化地行事,而是站在成人的水平去看待他人的需要,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作出的反应。

你明确地知道,“给予”这件事情能让你开心。是在这种状态下,你会经过“考虑、计划、决定、行动”这四个步骤,运用自己过去所学的技能和经验,去协助他人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感觉到了,其实你的“帮助”更多是“协助”。这意味着,你不是剥夺他人的责任,也不是侵占他人成长的空间,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协助他人。

如果说,别人觉得你处在关系的上位,或者说,你觉得自己在关系中的地位更高,那是因为付出是强者的行为,是强者对弱者的输出。

如果助人不当,或者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贡献,你可能因此耗尽自己的精力。最后,你会变得殚精竭虑,甚至成为别人成长的绊脚石。毕竟当你超负荷运转时很难有进展,支持别人也会变得困难。

这个时候,你实则把自己放置于关系中的下位,任由别人予取予求,而你配合演出。这会成为你痛苦、委屈的起源。

PART  2

你的关系需求

01

你需要的是什么

作为给予者,你的内在关系逻辑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这逻辑中,你对于自己、对于他人的预设都是“好”的。这意味着,你帮助他人,与他人连接和分享,并不是被动地为了填补内心的空洞,而是主动地去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也就是说,你不是像个孩子一样,因为没有糖而满怀悲伤,而对别人好,听别人的话,而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糖,可以自己去创造。

如前所述,在“给予”这件事情上,你从中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往更深层次去挖掘,这是源自内在对认可的需要。协助他人获得成长是你的收获,也是你认可自我的来源。

潜意识深处,你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不够稳定的。所以,你需要这种认可来稳固自我的价值,来抵消自我的怀疑。

这个内在关系的链条是:给予——他人认可——自我认可。人当然需要他人的认可,这种心理的根源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认可。所以,这条链条有一条显而易见的捷径:自我认可-自我认可。

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时,当你不再通过“给予”来获得认可时,也许你能够实现这一转变。

02

为什么需要这些

想要被认可的你,当然看得到自己的价值、优点和重要性,但有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那些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脆弱、不重要”的想法。

这些想法也许来自于一次受挫,一次失败,令人不快的现实,甚至是今早碰到的倒霉事。更为深远的,则是来自于童年的创伤、久远的挫折——也许是父母亲的批评、否定,也许是某个重大挫折。

小时候,你误以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才会经历到失落和伤痛。随着成长,你经历了自己的焦虑、恐惧、爱的矛盾,在自己对自己,或外界对自己的涵容下,你逐步寻找和回归自我,有了更多理性的判断。

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不爱”,也看到父母对你的“爱”;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恶意,也看到这个世界的善意;你感受到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也看到自己好的、优秀的方面。

你从早期孩童状态的偏执,转化为更加包容、充满弹性的成人状态。这种状态随着成长逐渐内化到你的心里,并体现在你与他人的相处之中。

心理学家比昂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在两者之间来回穿梭的。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有时你会控制不住怀疑自己,渴望被认可,因为你回到了孩童状态。

这样的你,将处于一个开放、学习的状态,发展出更加谦卑、感恩、懂得关怀他人的成人心智,而不是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只是扮演着“假大人”的角色。

PART  3

你的关系走向

01

你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必然会将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新的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此时,就会显现出其中的问题。作为给予者的你,在“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中,可能有的问题是:

1、不小心的越界

身为给予者,事实上,你更愿意在人际互动当中做付出的那一方。所以,尽管你会基于现实状况做出判断和决定,但有的时候,你不免会一厢情愿地向他人提供帮助。

于朋友是这样,对伴侣更是如此。在亲密关系当中,你可能会迫切希望伴侣有所成长,而不管对方是否需要,就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对方做一些规划建议。

就有一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意味。当然,你不会强迫对方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最终的选择权还是会落在对方手上。这个时候,你的心中会闪过一丝失望,但你并不会流露出来。

你的内在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欲的,你会希望自己能够去影响他人,希望通过低调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让别人在思考之后,自愿接受你的观点。

对他人来说,在当下大多能感受到你的关怀与善意,但如果过于频繁的话,则会给对方带来压力。此时,你陷入了边界的关系陷阱——不自觉地侵犯到他人的边界。

2、超负荷运转

很多时候,你会把他人的利益、团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哪怕要付出时间、资源甚至耽搁自己的进度,只要是你能做的,对团队有利的,对他人有利的,你都乐于去帮助,去协作。

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你也不会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而是乐于看到他人的贡献得到承认。而对于自己的功劳,你更多地保持一副谦逊的模样,不会夸夸其谈,更不会主动邀功。

这一特点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只是一大推足以将你淹没的请求。最后,你身心俱疲,那些人则会因无法获得帮助而感到沮丧,甚至指责你。

在这过程中,你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将慷慨和无私混为一谈。慷慨不意味着你没有个人私利,舍弃个人私利,要在任何时间满足任何人的任何需求,而是要确保帮助别人带来收益,高于你的个人私利,高于你的个人损耗。

这时,你同样容易陷入边界的关系陷阱——不自觉被他人侵犯边界。此时,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不拒绝?或是相对正向一点的问法:为什么我可以拒绝,却不拒绝?

3、无效的社交

乐于给予的你,即使面对与你毫不相干的人,也能友好相待,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无意间,你会为自己建立起广泛的弱连接网络。

所谓弱连接,是指那些跟你平时联系不多的关系,比如久不联系的老同学、点头之交的邻居、朋友的朋友。在信息传播极快的时代,弱连接的作用可能比强连接大,因为弱连接多。

但另一方面,这也容易带来无效的社交——转眼就忘、没什么质量、资源不一定对等、彼此不一定互惠。你在其中投入了时间、精力、乃至情感,但最后却可能会遭遇失望和疲惫。

当你持续陷入这种无效的社交中时,你很难有现实感去评估自己真正能做的选择是什么,而是内心一种不知名的情结和情绪拉扯、困住。

02

关系会如何发展

尽管你有时会因为超负荷运转、无效社交等问题感到疲惫,但你在关系中仍然充满希望感,仍然会因为“给予”而快乐。

至始至终,你优先考虑的都是他人。这样的你,在亲密关系中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能很好地做到理解、体贴、满足对方,有着让感情长久发展的能耐。这时,你的关系可能有两个不同走向,这取决于你在关系中是否能关注自我。

当你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关心对方的利益,而忽视自我时,你的内在会变得空洞,需要用更多的外在资源来滋养自己。而获得滋养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有用——给予。

你变成大忙人,帮助伴侣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把伴侣宠成孩子。同时,你也向对方传达了“我任你予取予求”的信号。基于稀缺原则,这样一来,容易降低伴侣对你的珍视程度,让对方将你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像前文所说的,对伴侣的占有欲、控制欲愈发强烈。这样的你,容易因对方变得没有安全感。因为你将自我的价值构筑于为对方的付出上。可想而知,这样的关系模式很难有平等和尊重可言。

当你对自己的需要和限度有一个现实的诚实态度,能够关注自我时,你会是自由的,关系会是放松的。在这种状态下,给予,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

PART  4

构建健康关系

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自己总会遇到渣男/渣女?为什么自己总是受困于某种关系?受困于某种痛苦?实际这样的剧情,早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上演。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所谓“命运”,不过是“内在关系”的反复重复。所以当你静下心来,去探视自己内心的关系模式,才不会一直循环重复的困境,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明朗,也就拥有了改变命运的自由。

所以,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点:

1.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的关系模式的结果。

2.当和对方互动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抄后路,即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对方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

3.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

有人问:知道了这些知识,可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去疗愈自己。这无形中可能是不愿意承受“某一个时间段内,我是没有解决方案”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好”,于是希望立即有一个解决方案。

此时,你需要一个空间,容纳自己的思考、觉知和体验。所以,给自己多一些耐心,不妨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看看这个测试,激发了你怎样的一个内在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予者的内在关系模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