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呼吸的课堂》是董一菲老师的最新专著。近两年来,作为诗意语文工作室成员和诗意语文的受益者,新书一上架,我就迫不及待地从网上购买,国庆期间,收到一菲师父亲自签名的赠书,更是如获至宝。
《自由呼吸的课堂》共四辑,第一辑“追寻诗意语文的芳华”和第二辑“把专业成长当作信仰”主要阐述董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主张和对语文教育的深入思考,同时让读者看到董老师从初登讲台的尴尬到一步步成为名师的成长历程和原动力;第三辑“教学设计成就教师内成长”理论联系实际,阐释语文教学要“守护汉语的诗意,守护心灵的成长”的主张;第四辑“诗意演绎课堂教学艺术”原汁原味地呈现董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是诗意语文的课堂范例。
逐篇阅读本书,读到《语文素养二三话》,我沉思了许久!
董老师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高中语文积淀,决定于高中毕业后的阅读习惯。”我深以为然。
我七岁上一年级,那时,父亲所在的工厂在县城远郊,离最近的小学也有三公里左右,厂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结伴步行上下学,到了冬天,天不亮就要出发。记忆中大概汉语拼音还没学完,冬天来了,那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雪总是特别大,漫过膝盖的那种。分别大我三岁和六岁的两个姐姐又背不动我,也没有家长送的先例,于是我辍学了。第二年,母亲把我们带回农村上小学,在半劳动半读书中读完了二到四年级。村里没有五年级,我又到了镇上读完小学。对语文课,没有特别的印象。初中三年的语文课,在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中结束。
我的语文积淀,以至于后来能当上语文老师,就得益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刘自慧老师。在他的激发下,我如醉如痴地爱上语文课,背文言文,写作文,这些学生们极怕的作业我乐此不疲。刘老师没有提倡,也没有反对,我们开始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开始接触外国名著,《简爱》《珍妮姑娘》《嘉莉妹妹》《红与黑》都是高中阶段租来阅读的,汪国真诗歌也是那时开始摘抄的。当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琼瑶小说也是一部不拉地读得泪眼婆娑。三毛是我的最爱,节约早点钱出一部收一部。高中三年,为我后来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老师说:“语文的素养,有天赋的成分,也靠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我自己从阅读中获益,后来,当了老师,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教到语文积淀扎实的孩子,我欣慰,激励他们一直爱语文,爱阅读;教到语文基础薄弱的孩子,我心疼,鼓励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毕业时,最喜欢听到的就是孩子们既考得一个满意的分数,又有一本或几本舍不得丢弃的读书笔记。每一届学生,我都要向他们推荐好书,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都要分享我的阅读感悟,也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分享阅读感悟感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
董老师说:“教育是有契机的,语文是要守候的,是要有时间的淘洗的,是要经过心灵的育化之后方能文眼大开的。”
下面分享我过去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写的的两首诗词:
七夕前
黄志鹏
情虽不知深,饶是也不浅。
却如蚍蜉生,又若昙花现。
感我天地恩,得遇君于田。
自此与君顾,念君朝与暮。
鱼沉雁落处,春江流未尽。
四宇八方宽,天涯海角远。
向来知缘浅,奈何遇君深。
寒风夜雨凉,等君又一年。
此生有几秋,此生有几夏。
此生若无君,此生无夏秋。
许君以偏爱,自当尽余生。
红衣携白马,与君同白头。
唐多令·七夕
王从鋡
佳节又何妨,笔墨仍依旧。望云烟,点缀天幕。久坐书前薄汗香,时夏末、冷未添。
今夜鹊桥头,情人泪染眸。诉相思、细语温柔。天上人间同乞巧,消多少、恨和愁。
你能想到吗?这两首诗词只是他们大学期间的作品之一。你相信吗?这样的诗词出自两名理工男。当大学生们在各种晒图和别人的只言片语时,这两个学生积淀的文学素养已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命品质和人生品味。
“当语文成了即食,成了快餐,成了一份又一份的试卷,文本成了知识点,成了背诵任务,成了散发着陈年腐朽之气的老旧篇章,我们谈何语文素养?”
董老师的有力一问让我反思近年来我的教学,我是老教师,我也不甘落后。有时,我也会因班与班之间零点几的分差焦虑,也会被短期内做一份份试卷提高平均分的做法裹挟着前进。有时,我又停下来思考,这不是我的初衷,那面目可憎的语文课堂不是我的所爱,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语文素养是什么?绝不只是冷冰冰的分数!我们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也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分数!
“既然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语文真的关乎我们存在的方式,大到家国岁月,小到举手投足,它直指心灵。”“不经意间的流露更是语文素养天然不着粉饰的芳华。”“当书沉淀在心灵血脉细胞的时候,我们就会说:瞧!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什么?这是董老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