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约10分钟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不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作者清崎,有两个爸爸。
“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有博士学位的教育部官员,然而最后辛劳一生却失了业,去世的时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给他。
“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最后成为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清崎从9岁起就在这两位爸爸不同的影响力下长大,尤其是在金钱观的差异上。
“穷爸爸”教导他好好读书,好好工作,稳定是最重要的。
“富爸爸”也鼓励他好好学习,却是学习怎样成为富人,了解钱的运动规律并让钱为自己工作。
清崎在这本书中把“富爸爸”这些年教给他的东西,梳理为6门课程,在往后的日子里像路标一样,指引着他的致富之路。
什么是财商?
在了解这6个路标之前,我们先要知道财商是什么意思。
它是理财智商(Financial I.Q)的缩写,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
这是学校不曾教授的科目,我们的金钱观、用钱习惯更多来自家庭。
然而大多数家庭不过是把一代又一代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工作有了收入以后,就消费欲爆棚,买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快就开始信用卡负债,然后掉入为钱工作的大坑中。
他们聪明、上进,却没有任何理财投资意识和知识来应对这一状况。
所幸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认识这样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富爸爸”,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财商。
01. 直面你对钱的情绪
富爸爸说:“关于钱,大多数人没有激情,有的只是恐惧。”
害怕没钱花的恐惧简直是深入骨髓般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思想和行为。
因为害怕没钱花,每天亿万人从床上爬起来去工作。不是说不要工作,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工作,仿佛它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害怕没钱花的恐惧让我们不敢甚至根本没想过要去质疑,就更别说进一步的思考了。
只能埋头遵从大多数人走的“安全路线”。
毕业-找工作-赚钱-消费-谈恋爱-结婚-生孩子……
造成贫困和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和无知,对钱的无知导致了恐惧和贪婪。
无知可以学习,那怎样消除恐惧呢?
就像电影里说的想要打败恐惧或者摆脱恐惧,都是徒劳的。
更直白地翻译get through,穿过它。
不要急着行动,好好观察它。
有时候直面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恐惧,因为那也是在直面自己的软弱。
但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它们控制,更加认清自己。
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很重要,每个人思考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我想有一个不言自明的理由是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又很不一样。
我的定义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
可以不为了生活所需而不得不和人打交道。
可以在父母晚年需要照顾的时候在他们身边……
那么,传统的上班就不能帮我实现这样的生活。
我越是努力工作,(如果)顺利的情况下,在公司升得越高,这个职位越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这个职位……
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赚钱模式。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这么做,就觉得它是理所应当的,多问一个“为什么”,重新思考。
02. 学习财务知识
其实更像是20多岁的人,刚工作。
收入全部来源于工资,然后都花在衣食住行和其他取悦自己的东西上,这个阶段没有资产也没有负债。
更像30岁以后,准备结婚生子。
于是用多年积蓄、工资和贷款买车买房,喜欢的东西也更贵了,信用卡和分期付款正好跟上。
这时候我们开始有了负债,依然没有资产。
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资产。
他们也工作,但工作的目的是致力打造资产,然后用资产产生收入。
积累的结果就是,即使有一天他们不工作了,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这里有一个重要规则:你必须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购买资产。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
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富爸爸说:“大多数中产阶级总是购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比如房子,按上面这个定义来说只能是负债,因为每月你要为它支出月供、水电费、物业费等等。
当然,房子还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些情感价值,但是我们得明白它不是资产。
它是谁的资产呢?
它是银行的资产,因为你买的这套房而每月都能获得收入的“人”。
但如果你的房子用来出租,而又没有房贷或者租金可以覆盖月供,总之就是给你带来了收入,那它才是资产。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来打理,你会发现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公司有财务报表,老板不一定要像会计那样懂得每一个记账规则,但必须能够看懂报表上的数字背后要告诉TA的东西。
数字的作用就像词语一样,虽然它不是词语,但它能更清晰简练地让你了解金钱的运动规律。
很多人在没有钱或者是陷入财务问题以后,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更多的钱。
但更多的钱只不过是让脑中原有的现金流模式更加凸显。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彩票的人,没过几年就回到原来的样子,甚至比中彩票前的生活更贫困。
因为他有了钱以后,更大手大脚地消费和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很快钱就花光了,还没背上一堆负债。
而有富人思维的人,即使暂时落魄了,TA会有意识地把支出保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并勤劳地工作。
把工资余额投入在资产项,再用资产生产出来的钱购买想要的东西或者继续投资。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哪怕很少)就可以选择切换成富人现金流模式,具体该怎么做呢?
03. 关注自己的事业
当别人请我们介绍一下自己时,通常会说:“你好,我叫XXX,是一名医生or老师or在一家银行工作……”
这并不是我们的事业,只是我们的职业。
事业是指,我拥有一家盈利的诊所或医院,我拥有一间盈利的学校。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职业,但只有把一部分收入用来持续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也就是构筑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务安全。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资产呢?
金融类
股票、债券、基金、票据(借据)等
非金融类
• 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 版税(如音乐、手稿、专利)
其他类
• 不需要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
• 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这里给我的启发是,不要提到投资就只能想到股票或者买房,书中也多次提到了创造性理财思维。
如果你实在很害怕股票水太深或者觉得房地产太重,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打造属于自己的资产。
去努力获得自己喜爱的资产,因为你喜欢它,才会关心它,研究它,风险随之降低。
就像清崎的基础资产是房地产,是因为他喜欢建筑物和土地,所以他愿意在他想投资的街区每天慢跑,和住在那里的人交谈,来找寻投资机会。
而我在投资了一套LOFT公寓并出租后的感受是,很累很麻烦。房地产前期需要花的资金较大,流动性也不好,我更喜欢轻量的资产。
记住,资产的唯一特征就是能够自动产生收入的东西,所以不用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投资工具,发挥你与身俱来的天赋去获取你喜欢的资产。
我觉得可以给每个月或者每一笔收入划定一个比例投入到资产项。
如果5%你觉得很轻松;10%你觉得需要努力努力;20%你就开始焦虑的话。
你可以按自己感受,选择舒适模式或者成长模式。
其实这个比例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大脑中的富人现金流模式。
这里的难点是,一旦这个钱投入到资产项,就不要让它再出来,它只能用来产生收入,而不能被花掉。
如果你没忍住花掉了,没人会监督或责怪你,这是有关自律和信念的修炼。
留下这笔钱,我不知道投在什么资产上面,还有投在某个资产上没有产生收入甚至亏损了怎么办呢?
这是第二个难点,也是很少人坚持去做的根本原因。
从上面的资产类别中,找到一个你相对喜欢的、感兴趣的资产,开始了解它并琢磨游戏的规则。
你的投入(时间、精力)越大,风险越小。
在你掌握这项资产的游戏规则之前,你可以把你的“金钱雇员”安顿在像余额宝这些相对安全的货币基金里,关键是不要挪动它们。
这不但是为你的资产储备“弹药”,更重要的是锻炼你的意志力,这是成为富人的必备素质。
随着你对你选择的资产熟悉程度增加,你会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导入你的“金钱雇员”,让它们24小时地为你工作,带来更多雇员。
结语
富爸爸说:“成为富人是一条披荆斩棘之路,需要走进我们的恐惧,直面我们的贪婪,弱点和缺陷,这条路需要用心去确定思想。”
但路的尽头我们会得到最好的奖赏——自由。
正确的道路会越走越轻松,错误的道路会越走越艰难。
因为篇幅原因,今天就写到这啦~
明天我们继续来看另外3门财商必修课是什么。
作者罗伯特•清崎在47岁时实现财富自由,选择了退休,你有想过希望自己多少岁退休吗?欢迎你在留言区聊聊哦~
---- END ----
往期文章
轻阅读∣《金钱的灵魂》上:如果金钱会说话,你猜它会对你说什么?
轻阅读∣《金钱的灵魂》下:“内卷”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选择?
轻阅读∣《街头智慧》上:1980年就赚到1400万美元环游世界的投资家怎么用历史眼光做投资?
轻阅读∣《街头智慧》下:吉姆·罗杰斯给个人投资者的另类建议
点赞、转发的都是发财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