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机场看透估值

上海机场股价从2014年大牛市的起涨点8.46元到2019年的结构性牛市最高点88.11元,6年股价翻了10.4倍,年复合增速47.77%。

其中,2014年至2019年的业绩分别为11.89%、20.80%、10.83%、31.29%、14.88%、18.88%,年复合增速17.9%,翻了2.68倍。

其中,2014年的最低PE12.5倍至2019年的最高PE37倍,年复合增速2.96倍,年复合增速19.82%。

以上为估算,时间节点并不严格一致,有一定的误差,但并不影响本文要讨论的主旨。

01

2014底,压抑5年之久的大熊市,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春风,开始了一轮短暂的、轰轰烈烈的杠杆牛,上海机场从2014年最低的12.5倍PE一口气拉升到了2015年中旬最高的33倍PE。

2015年中旬杠杆牛泡沫破裂之后,国家队救市,真金白银砸进市场,维稳股市,上海机场估值从最高点的33倍PE消化至2016底的18倍PE。

2017年初开启了结构性牛市,从18PE提高至2017年中旬的30倍PE。

2017年中旬至2018年末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小熊市,估值也从30PE下降至22倍PE。

2019年初至2019年9月,由于免税的扩大化,又开始了再一次的快速上涨,估值从22倍PE提高至37倍PE。

2019年9月开始,叠加疫情初期,消化估值至2020年的3月份,估值从37倍PE跌至25倍PE。

好,到这里,先看2020年3月之前的10倍股价之旅。

这6年,上海机场的估值上限并没有打开多少,一直在35PE中值附近。

估值下限却从2014年的12.5PE到2016年的18倍PE,再到2018年的22倍PE,最后到2020年3月份的25倍PE。

底部估值在这6年间不断的拔高,而这六年间的业绩增速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这就使得外面的人买不到甚至不敢买,里面的人拿不住甚至不敢拿。

02

要想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重新回顾一下投资的本质。

估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绝对估值方式,一种是相对估值方式。

绝对估值方式,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其剩余生命周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生命周期细化为三段式,显性期、半显性期、永续增长期。

上海机场6年间的底部估值能够从12.5倍PE逐步抬高至25倍PE,正好完成一个估值翻倍之旅。其原因是其绝对估值模型周期发生了变化。

原先的上海机场在没有免税业务之前,按公共事业股进行绝对估值,显性增速期也就给10年,而拥有免税业务当上包租婆,签定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合同之后,按消费股估值。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商品的涨价,以及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类似分众梯媒“封闭、必经、高频、低干扰”的特性,给上海机场带来超长期的增速空间,显性增速期提高至25年。所以,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此时的上海机场,其内在价值的预期周期不断被延长。

相对估值方式,对于具有确定性、成长性、稀缺性以及永续经营特点的企业,其未来的自由现金流近似等于净利润。所以,可以应用市盈率的方式。市盈率等于价格除以每股收益。

价格是市场对其未来业绩表现的一种预期,是市场主体的一种共识。

2015年杠杆牛泡沫破解之后,国家队为了维稳市场,作为长线资金进入市场,2015年3季度持仓上海机场4%的比例,市场形成国家队(持仓4.0%)、QIFF(持仓4.6%)、基金(持仓1.6%)三股力量,没有一个一股力量可以主导市场定价权,市场更趋向于合理价格,对优质资产提高估值容忍度。

2018年中旬北上资金的入场,免税业务的扩大化,以及2020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优质资产变的更加稀缺,更加珍贵,再加上上海机场业绩的稳步提升,加速了市场主要力量的强筹行为。

重新塑造一种估值理念,具有确定性、成长性、稀缺性以及永续经营特点的优质企业,价格贵一点不要紧,未来还能靠业绩增速消化,但是要是买垃圾企业,即使不踩雷也没啥好的发展。

如果不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当前的25倍PE就会当成未来起涨的底部估值继续拔升。

可是,未来从来都不像当下想象的那么确定,初期疫情的冲击并没有给上海机场的估值造成严重的打击,因为市场认为短期疫情影响不改长期的估值逻辑。

直到上海机场与中免重新签订了一份协议,让自己从敢于主动掀桌的人变成被动掀桌子的人,曾经的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反转为上有顶、下没底。

市场这时才真正的从梦幻中苏醒过来,认识到短期疫情影响延伸至长期估值逻辑,直接将其打入困境反转股。

如果以2019年的50.3亿的业绩为基准,从2021年1月29日收盘价的27倍PE,直接杀到两个跌停后的2021年2月8日最低点的18倍PE,市值从1522亿杀掉500亿至1000亿,先杀掉你9年的业绩。

紧接着,2021年4月23日,上海机场董事长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受到海南离岛免税、市内的免税店以及跨境电商,还有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场免税购买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浦东机场此前免税红利难以为继。

市场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就用超过10%的跌幅再一次降低未来反转预期的临界点,又杀掉一年业绩的显性增速,估值进一步走低。

上海机场已经完成了从空头杀多头的第一步,多头无力反抗,多转空,进行多头杀多头的第二步,现在还差空头杀空头的最后一步。

03

市场总是这样,在未来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把12.5倍PE的优质企业直接打满至未来25倍PE的优质企业,在没有意外事件改变临界点的预期之前,市场会抢着购买,不断拔高估值,幻想未来的一切美好。

当某一突发事件,改变了市场对未来临界点的确定预期之后,又无厘头似的不断压低其估值,好像世界末日到了,无法再翻身一样,幻想未来的一切瑕疵。

从2021年1季度报告,可以明显看出,国家队、保险、QIFF已经在大幅获利后走人,基金持仓也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北上资金还有10%的持仓占比,因为人家进来的也晚,资金也等的起。

至于接盘者,都是抱着长期逻辑,赌上海机场的短期反转。但可能这种投资者还不懂得什么叫困境反转股。

困境就类似于垃圾股一样,估值无下限,甚至根本无法估值,因为它的未来是走向退市。而反转则带来希望,类似于优质大白马,估值无上限。

我说的估值无上限,意思不是指从10倍到100倍甚至1000倍以上的估值,而是指优质资产的越来越稀缺,业绩的逐步兑现,市场愿意不断的给其估值溢价,拉长显性的生命周期。

对于敢于单押一只企业的投资者,我佩服这种血气方刚,但我不认同这种做法。

在我的角度看,赌困境反转,在性价比上,还不如以50倍PE溢价高位接盘股王,起码无论从长周期还是短周期的确定性、成长性、稀缺性以及永续经营的特点都要强于困境反转股。

都是短周期的资金成本的占用,但是一个能够有信心看到未来,一个需要鼓足勇气面对未来,难易已不言自明。

当然,有的人喜欢战而后胜,有的人喜欢胜而后战。

每个人的角度和选择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权利,毕竟困境反转搏杀对了,收益巨大,先涨逻辑,再涨估值,最后涨业绩。

高风险、高收益,只要在出手之前能够接受失败的后果,一切就会淡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上海机场看透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