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2019年计算机图形学复习

计算机图形学 软件学院 授课人曾鸣老师

整理人: 17级某大闲人 (嘘~~不要乱说)

PART 1

图形学: 研究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方法
研究内容:

  1. 建模(画出3D物体,其中包含了1.生成和2.重建)
  2. 渲染(画出图像,使物体看起来真实,或者看起来更卡通等等)
  3. 动画(生成移动的对象,画出对象的运动,遵守物理的运动准则)

处理流程

输入设备 -> processor(cpu) -> graphics processor(GPU) -> Frame buffer -> 输出设备

历史发展

主要时间节点
5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最早的开端
60年代:线框图形学,display processors
70年代 :光栅图形学
80年代:工业标准,特殊图形学硬件,真实感图形
90年代:opengl,图形学制作电影,新的硬件特性
00年代:照片级真实感,游戏机,可编程管线

主要人物贡献、主要厂商等

  1. Ivan Sutherland:认识到人机交互的重要作用、开发Sketchpad、许多图形学算法由其发明
  2. 梁友栋
  3. renderman 皮克斯公司 英伟达

应用领域

  1. 信息可视化: 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谷歌地球),医疗图形
  2. 设计: 虚拟设计,虚拟试穿,cad/cam,计算机艺术
  3. 模拟与动画: 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
  4. 用户界面(交互): Kinect

PART 2

光的属性:不同波长的光对应颜色

[y x 紫外] 紫光380 蓝光450 绿光520 红光650 nm [红外 微波]

成像四要素:

(对象)几何、材质、观察者、光源

材质:

物体表面物质反射光的属性,包含

  1. 漫反射
  2. 镜面反射
  3. 折射

三色理论

加色模型(通过把三原色的值加在一起形成一种颜色)
RGB :彩色显示器,投影仪,照片正片

减色模型(通过在白光中过滤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形成最终的颜色)
CMY:彩色打印,照片负片

人类视觉系统

  • 相片底片——视网膜
  • Lens —— 晶状体

感光细胞:

  1. 视干细胞 —— 亮度 ,没有颜色,夜视
  2. 视锥细胞 —— 亮度(较强光)和色彩
  • 三种锥状细胞(不同的光谱敏感度),只有三种刺激值送入大脑
    (相同强度的光感受亮度不同。绿光敏感,红光和蓝光最不敏感)

针孔成像系统

  1. 视域或视角:胶片上能成完整像的最大物体所张开的角度
  2. 无穷景深:不论远近都会清晰成像

缺点:

  • 针孔太小:单条光线(用透镜代替小孔)
  • 视角不能调节:用焦距可调的透镜,或者胶片与小孔的距离可调节

基于针孔相机模型的虚拟相机(图形绘制管线)

  1. 基于针孔成像模型
  2. 局部光照明模型
  3. 高效/易于并行

要素:

  1. 投影线:对象上一点到透镜中心的连线
  2. 投影中心(COP):透镜中心
  3. 投影平面:移至透镜前虚拟成像平面

优点:

  1. 把对象,观察者和光源区分开来
  2. 可以得到简单的软件api(主流api,如opengl是基于该模型)
  3. 可以得到快速的硬件实现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厦大2019年计算机图形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