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Base 是什么
HBase 是一个基于 HDFS 的、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是一种 NoSQL 数据库,这意味着它不像传统的 RDBMS 数据库那样支持 SQL 作为查询语言,从技术上来讲,它更像是分布式存储而不是分布式数据库,它缺少很多 RDBMS 系统的特性,比如列类型,辅助索引,触发器,和高级查询语言等待。
由于这些特性,不是所有情况下 HBase 都适合。
首先数据库量要足够多,如果有上十亿行数据,那么 Hbase 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如果只有几百万行甚至不到的数据量,RDBMS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数据量小的话,真正能工作的机器量少,剩余的机器都处于空闲的状态
其次,如果不需要辅助索引,静态类型的列,事务等特性,一个已经用 RDBMS 的系统想要切换到 Hbase,则需要重新设计系统。
最后,保证硬件资源足够,HDFS 集群在少于 5 个节点的时候,不能表现的很好。因为 HDFS 默认的复制数量是3,再加上一个 NameNode。因此节点数量太少时不推荐使用 HBase。
二、HBase 架构
HBase 依赖于 ZooKeeper 和 HDFS。HBase 的整体架构如图:
1、Zookeeper
HBase 通过 Zookeeper 来做 master 的高可用 (保证集群中只有 1 个 master 在运行)、RegionServer 的监控 (若 RegionSevrer 有异常,回调通知 Master RegionServer 上下线的信息)、元数据的入口以及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
2、HMaster
HMaster 是处理 DDL 的请求,DML 的请求通过 ZK 直接分发到 HRegionServer,不经过 HMaster。因此 HMaster 宕机不会影响客户端的读写请求;但是无法进行 create 'stu4', 'info'
等 DDL 操作。当原有的 Meta 元数据信息改变时也无法维护。
3、HDFS
为 Hbase 提供最终的底层数据存储服务,所有的 HBase 数据都存储在 HDFS 文件中。DataNode 负责存储 Region Server 所管理的数据。
4、HRegionServer
HRegionServer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台服务器,虽然不准确) 直接负责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是真正的“干活”的节点。其功能概括如下:管理 HMaster 为其分配的 HRegion,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读写请求,负责和底层 HDFS 的交互 (存储数据到 HDFS),负责 HRegion 变大以后的拆分,负责 StoreFile 的合并工作,刷新缓存到 HDFS,维护 HLog。
5、HRegion
HBase 是分布式的。所以可以断定:HBase 一张表的数据会分到多台机器上的。那 HBase 是怎么分割一张表的数据的呢?用的就是 RowKey 来切分,其实就是表的横向切割。说白了就是一个 HRegion 上,存储 HBase 表的一部分数据。
HBase 表会根据 RowKey 将数据切分成不同的 HRegion 存储在 RegionServer 中。在一个 RegionServer 中可以有多个不同的 HRegion,但同一个 rowkey 的 HRegion 不会被拆分到多个服务器上。
所以,最开始只有一个 HRegion,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而分裂,默认是当 HRegion 达到 10G 时进行切分。
6、Store
HRegion下面有 Store,那 Store 是什么呢?创建一个 HBase 表首先要定义列族,列是在列族之下的,列可以随意添加。同一个列族的数据是存储在一起的,所以一个列族的数据是存储在一个 Store 里边的。有几个列族,也就有几个 Store。
7、HLog
HLog 是用来容灾。当往 HBase 中写数据时,数据会先写入内存 MemStore 中保留一段时间,当 MemStore 达到一定的阈值 (默认128M) 时,再将数据再写进磁盘,形成 StoreFile。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创建很多小文件,但把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可能有更高的概率引起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会先写在 WAL (Write-Ahead Log) 文件中,然后再写入内存,所以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可以通过这个日志文件重建。
8、HFile
HFile 是 HBase 中 KeyValue 数据的存储格式,HFile 是 Hadoop 的二进制格式文件,实际上 StoreFile 就是对 HFile 做了轻量级包装,即 StoreFile 底层就是 HFile。
三、HBase 数据模型
逻辑存储
在逻辑存储中,HBase 表由行和列组成,每行由行键(row key)来标识,一个列族 (Column Family) 中可以包含任意多个列 (Column),在 HBase 中用列修饰符 Column Qualifier 来标识每个列。
在 HBase 中,先有列族,后有列。
这里有一张表,两个列族,分别是 personal
和 contact
,每个列族下又可以有多个列。HBase 表的每一行中,列的组成都是灵活的,行与行之间的列不需要相同。
同一个列族里面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当这个文件达到一定大小后,会进行分裂形成多个 region。
当一个行键在不同的列族中都有相应的列值的话,不同列族中的文件都会存储这个行键的值。也就是说,一行可能包含多个列族,一个列族有多个列,对某一行而言,某列族文件中只存储了这一行键在列族中有值的那些列,没有不会存储(不存null)。
物理存储
在物理存储上,HBase 采用列式存储,将每列抽出来,然后关联上 row key。也就是说上图中,实际的存储是:
当数据写到 HBase 的时候都会被记录一个时间戳,这个时间戳被我们当做一个版本。比如说,我们修改或者删除某一条的时候,本质上是往里边新增一条数据,记录的版本加一了而已。
当我们需要定位一个 cell 时,将通过三级定位:RowKey、Column Family:Column、Time Stamp。
1、RowKey
RowKey 是用来检索记录的主键。访问 HBASE table 中的行,只有三种方式:
- 通过单个 RowKey 访问
- 通过 RowKey 的 range(正则)
- 全表扫描
RowKey 可以是任意字符串 (最大 64KB,实际应用中一般为 10-100 bytes),在 HBase 内部,RowKey 保存为字节数组。存储时,数据按照 RowKey 的字典序 (byte order) 排序存储。设计 RowKey 时,要充分排序存储这个特性,将经常一起读取的行存储放到一起。
同时也要防止热点问题。如果我们有多个 HRegion,而大部分 rowkey 的前缀相同,那么相同前缀的 rowkey 都挤在相同的 HRegion 上,而分配给其他的HRegion数量是很少的,这样就只有少数几台服务器在工作,无法发挥集群的优势。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对 RowKey 散列就好了,那分配到 HRegion 的时候就比较均匀,少了热点的问题。
2、Column Family
列族:HBase 表中的每个列,都归属于某个列族。列族是表的的一部分 (列不是),必须在使用表之前定义。列名都以列族作为前缀。例如 personal:name,personal:age 都属于 personal 这个列族。不建议一个表超过 2 个列族。
3、Time Stamp
每个 Cell 都保存着同一份数据的多个版本。版本通过时间戳来索引。时间戳可以由在数据写入时自动赋值,也可以由客户显式赋值。如果应用程序要避免数据版本冲突,就必须自己生成具有唯一性的时间戳。
每个 Cell 中,不同版本的数据按照时间倒序排序,即最新的数据排在最前面。 为了避免数据存在过多版本造成的的管理负担,HBase 提供了两种数据版本回收方式。一是保存数据的最新 n 个版本,二是保存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版本。用户可以针对每个列族进行设置。
4、Cell
Cell 也就是逻辑存储中的每个单元格,由 {rowkey, column Family:column, version} 唯一确定。Cell 中的数据是没有类型的,全部是字节码形式存贮。 关键字:无类型、字节码。
四、HBase 安装
说了这么多 hbase 的架构和模型,但还没有具体使用 hbase,接下来就开始安装使用。
1、安装 zk 和 Hadoop
由于 HBase 依赖于 ZooKeeper 和 HDFS,所以必须先安装 JKD、ZooKeeper 和 Hadoop。关于这些软件的安装可以参看《大数据(1):Hadoop 搭建》和《大数据(7):ZooKeeper》。
2、下载解压
在官网下载 Hbase 安装包,然后解压。
$ tar -xzvf hbase-x.y.z-bin.tar.gz
3、配置环境变量
$ vim /etc/profile
export HBASE_HOME=/Users/Downloads/soft/hbase
export PATH=$PATH:$HBASE_HOME/bin
4、验证安装是否成功
$ hbase version
如果出现下面的字样,说明安装成功。
HBase 2.2.2
Source code repository git://6ad68c41b902/opt/hbase-rm/output/hbase revision=e6513a76c91cceda95dad7af246ac81d46fa2589
Compiled by hbase-rm on Sat Oct 19 10:10:12 UTC 2019
From source with checksum 4d23f97701e395c5d34db1882ac5021b
5、配置 hbase
编辑 hbase/conf/hbase-env.sh
文件,配置 JDK 路径,并禁用 hbase 自带的 zk,使用整个集群统一管理的 zk。
export JAVA_HOME=/soft/jdk
export HBASE_MANAGES_ZK=false
编辑 hbase/conf/hbase-site.xml
文件:
hbase.cluster.distributed
true
hbase.rootdir
hdfs://hdfspath:8020/hbase
hbase.zookeeper.quorum
zkpath:2181
hbase.zookeeper.property.dataDir
/home/centos/zookeeper
hbase.unsafe.stream.capability.enforce
false
6、配置 regionservers
新建/编辑 hbase/conf/regionservers
文件,加入从节点地址。
s202
s203
s204
五、使用 HBase
HBase 终于安装好了,接下来该启动,然后对 HBase 一顿操作~~
1、启动 zookeeper 集群:$ zkServer.sh start
2、启动 HDFS:$ start-dfs.sh
3、启动 Hbase:$ start-hbase.sh
4、访问 http://localhost:16010
,若出现下图,说明启动成功。
使用 $ hbase shell
进入 Hbase 命令行。
$ hbase shell
HBase Shell
Use "help" to get list of supported commands.
Use "exit" to quit this interactive shell.
For Reference, please visit: http://hbase.apache.org/2.0/book.html#shell
Version 2.2.2, re6513a76c91cceda95dad7af246ac81d46fa2589, Sat Oct 19 10:10:12 UTC 2019
Took 0.0052 seconds
先看一下提示,其实是不是有一句很重要的话:Use "help" to get list of supported commands.
使用 help 列出支持的命令。由于命令太多,这里只挑几个常用的。
-
list_namespace
:列出名字空间,类似于 MySQL 里面的数据库。这里有两个名字空间,default 和 hbase。
hbase> list_namespace
NAMESPACE
default
hbase
2 row(s)
Took 0.0344 seconds
-
list_namespace_tables
:列出名字空间下的表,列出 hbase 名字空间下有哪些表。这里有 meta 和 namespace 两张表。
hbase> list_namespace_tables 'hbase'
TABLE
meta
namespace
2 row(s)
Took 0.0158 seconds
-
create_namespace
: 创建名字空间。
hbase> create_namespace 'ns1'
-
create
:创建表。在 ns1 名字空间下,创建 t1 表,列族名为 f1。注意在创建表时必须指定列族名。
hbase> create 'ns1:t1', 'f1'
-
put
:新增数据。这里 put 了一行三列数据,rowkey 为 row1。
hbase> put 'ns1:t1', 'row1',' f1:id', 100
hbase> put 'ns1:t1', 'row1', 'f1:name', 'tom'
hbase> put 'ns1:t1', 'row1',' f1:age', 12
-
get
:根据 rowkey 获取数据。
hbase> get 'ns1:t1', 'row1'
COLUMN CELL
f1:age timestamp=1595945760416, value=12
f1:id timestamp=1595945331993, value=100
f1:name timestamp=1595945360529, value=tom
1 row(s)
Took 0.0546 seconds
-
scan
:扫描表。
hbase> scan 'ns1:t1'
ROW COLUMN+CELL
row1 column=f1:age, timestamp=1595945760416, value=12
row1 column=f1:id, timestamp=1595945331993, value=100
row1 column=f1:name, timestamp=1595945360529, value=tom
1 row(s)
Took 0.0313 seconds
六、HBase 寻址机制
在上面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张很重要的表:hbase:mate
。这是一张描述 HBase 表的表,也就是元数据表。
HBase 是分布式的,需要查找的数据到底在哪台服务器上呢?这时就需要先查 hbase:mate
表,hbase 所有表的基础信息都记录在 hbase:mate
中。
使用 scan 命令可查看 meta 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当在 HBase 查找数据时,需要先查询 hbase:mate
表,获取真实数据所在 RegionServer 的地址, 并将相关信息缓存下来,以便下一次快速访问,注意这时只知道了真实数据在哪台服务器上。然后根据获取到的服务器信息,再去对应的 RegionServer 获取真实的数据。
但是 hbase:mate
表又在哪个 RegionServer 上呢?hbase:mate
是张很特殊的表,它存放其他所有表的信息,但自己的信息存放在 zk 上,所以 Hbsae 依赖于 zk。
最后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 HBase 是一个 NoSQL 数据库,一般我们用它来存储海量的数据(基于 HDFS 分布式文件系统上构建的);
- HBase 的一行记录由一个 RowKey 和一个或多个的列以及它的值所组成。先有列族后有列,列可以随意添加。
- HBase 的增删改记录都有「版本」,默认以时间戳的方式实现。
- RowKey 的设计如果没有特殊的业务性,最好设计为散列的,这样避免热点数据分布在同一个 HRegionServer 中。
- HBase 的读写都经过 Zookeeper 去拉取 meta 数据,定位到对应的 HRegion,然后找到 HRegion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