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货币政策文章

1.郭明旭,刘凯,张兆洋.数字经济发展对总需求管理政策的影响渠道和启示[J/OL].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022-11-29 11:07].

数字经济将从五个方面对我国总需求管理政策的调控效率产生影响,即价格粘性的下降会削弱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通货存款比的下降会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摩擦的下降、政策精准性的上升以及政策时滞的减少会提升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中介目标可测性和可控性的下降将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总需求管理政策调控效率下滑的部分原因是价格粘性渠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他渠道的正向作用将会逐步凸显。政府部分要充分考虑到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部门与行业间的异质性,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缓解因为价格粘性减弱而导致的总需求管理政策调控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提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全力打造数字治理模式。 

2.顾海峰,卞雨晨.“双支柱”政策框架、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系统性风险[J].世界经济研究,2022,(11):72-88+136.DOI:10.13516/j.cnki.wes.2022.11.007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对“双支柱”政策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搭配使用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该政策效果在国有银行和处于经济下行期的银行更好。跨境资本流动对“双支柱”政策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影响。跨境资本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会削弱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对扩张性货币政策风险效应的治理效果,但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及其他金融投资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抑制银行信贷扩张及及提高银行非利息收入渠道来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这种协同调控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型和贷款型宏观审慎政策实现。该成果对科学设计“双支柱”政策框架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以此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顾海峰,卞雨晨.“双支柱”政策框架、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系统性风险[J].世界经济研究,2022,(11):72-88+136.DOI:10.13516/j.cnki.wes.2022.11.007

3.欧阳卫民.信贷新论[J/OL].南方金融:1-9[2022-11-10 09:22].

政府部门通常会发布信贷政策,但信贷政策是总量或近似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性政策,难以实现结构调整。银行在放贷时应遵循“廉洁、谨慎、负责任”三原则。银行要求客户实贷实付是不切实际的,应把不良率当做“煤矿里的金丝雀”及时察觉经营状况和变化。不良贷款特别是损失具有倍数效应,不良贷款回收、处置成本远超过正常贷款发放和管理成本,因此贷款投向应以最低损失率为指针。信贷资金是生息资本,体现债权债务关系,信贷资金性质决定了银行必须具备稳健经营风格,防范信贷风险。现代的、民间的、真正的信用是对人的信用,但实践中往往强调对物的信用,强调抵押物管理。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结合,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不足而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要把钱借给那些根本不打算偿还的人。 

4.罗哲,单学鹏.研究共识与差异取向:国内外政策工具研究的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11):223-231.

政策工具研究是国内外公共政策相关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对其进行回顾和总结能够提升理论应用广度和准度。本文借助于多元化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国内外政策工具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在知识基础、演化路径和热点议题上存在共识和差异。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政策工具是政策过程中的研究环节,在货币政策和环境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中应用不同的政策量化方法使得对政策工具的认识逐渐深化。国内外研究在知识基础构成、演化变迁路径和研究内容侧重上各有不同,体现了跨文化情境下的研究差异。未来需要重视理论建构与运用、推动思维转化、加快场景转换,促进国内外政策工具比较研究,进而提升政策工具在中国情境下的研究解释力。

5.程雪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逻辑与国际镜鉴[J].经济学家,2022,(11):106-116.DOI:10.16158/j.cnki.51-1312/f.2022.11.002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深度介入货币金融行业,驱动了数字货币的快速演进,形成了私人、机构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分化发展。其中,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重要构成,因其具有技术创新下货币物理形态发展的客观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的稳定性,维护货币主权并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迫切性,成为众多国家大力发展的货币载体。然而,央行数字货币在发展中同样面临货币发行权、法偿性、金融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难题。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剖析为何全球出现三条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路径,并充分借鉴其实践的共识经验,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稳健发展的建议。

6.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摆脱经济困境,美国、欧元区、日本推行了不限量资产购买、零利率等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货币供给过剩、大宗商品市场异常波动、供应链断裂等一系列的外溢效应,冲击了我国工业经济。本文依据VAR模型测度我国工业经济受到的冲击,得出:美欧日货币供应量通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口显著冲击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其货币政策启动转向的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又将受到新的冲击。为应对冲击,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7.龙小燕,李明,王东辉.美国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评析[J].财政科学,2022,(10):144-154.DOI:10.19477/j.cnki.10-1368/f.2022.10.013

2020年起美国遭遇新冠疫情冲击。时任特朗普政府和新一届拜登政府分别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应对。美国应对疫情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针对家庭和个人、小微企业、州和地方政府、相关产业,通过税收抵免、直接支持、设立基金等方式进行援助;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开展国际互换等措施进行救助。财政、货币两大政策之间还相互配合,例如,美国财政部通过购买优先股、次级债券等方式支持中低收入社区的金融机构,对美联储系统建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进行股权投资,进而鼓励金融系统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等。美联储设立市政流动性工具,向州和地方政府购买其发行的短期票据以缓解各级政府压力。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疫情防控不力,政府债务、通货膨胀双双高企,对我国及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需给予密切关注并妥善应对。 

8.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双支柱”调控效应研究

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在不同融资结构下的调控效应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明确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纳入融资结构因素的DSGE模型,发现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对主要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程度产生影响,并会导致经济金融体系的波动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实施可以对银行部门的顺周期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在融资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即使债务融资占比下降,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作用也不会随着银行部门规模的下降而失效,而是会通过溢出效应机制持续地发挥作用。上述结论为理解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双支柱”调控效应及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思路和证据。 

9.陈中飞,李珂欣,王曦.资本异常流动的国际规律与中国风险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22,25(08):82-103.DOI:10.19920/j.cnki.jmsc.2022.08.005

随着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波动性不断增加,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利用1985年~2016年56个国家(地区)的季度数据,考察四类资本异常流动——资本激增、资本骤停、资本外逃和资本回撤的决定因素.新发现包括:1)以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资本账户实际开放程度为代表的国内因素、全球波动率和风险传染因素对四类资本异常流动均有显著影响. 2)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影响资本异常流动的因素存在异质性,尤其是在风险传染方面.相比于地理邻近的风险传染,欠发达经济体更易受到经济相似国家的风险传染. 3)国内宏观审慎政策在控制国内资本流出异常方面更为有效,对国外资本流入异常的影响有限.之后,利用本文研究结果,计算评估中国四类资本异常流动发生的风险.发现:1)中国资本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概率逐渐下降、但近年有上升趋势;2)而资本骤停的发生概率仍然较高.总体上,当前仍需要对资本异常流动保持高度关注与警惕.

陈中飞,李珂欣,王曦.资本异常流动的国际规律与中国风险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22,25(08):82-103.DOI:10.19920/j.cnki.jmsc.2022.08.005

10.胡悦,吴文锋,石川林.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度量、成因和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22,25(08):104-126.DOI:10.19920/j.cnki.jmsc.2022.08.006

国外文献发现,货币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金融机构的融资环境会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影响,但较大的市场结构差异和较低的数据可得性限制了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利用质押式回购以及同业存单市场总共五个维度的指标,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指数.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包商事件”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层迅速增加且其与金融机构违约风险的相关性显著下降,这反映出货币市场定价效率的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层会增加低评级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导致金融机构违约概率的上升和金融不稳定性的增加.本文在定量刻画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的同时,考察了其近期迅速上升的原因以及对实体企业融资和和金融稳定的影响,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胡悦,吴文锋,石川林.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度量、成因和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22,25(08):104-126.DOI:10.19920/j.cnki.jmsc.2022.08.006

11.[1]刘东华,姚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通胀目标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J].经济学家,2022(10):96-107.DOI:10.16158/j.cnki.51-1312/f.2022.10.006.

国际金融危机前通胀目标制备受推崇,那么这之后表现怎样?这是个颇令人感兴趣和值得研究的课题,并且现有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以新兴经济体国家为分析对象,对通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这一重要剖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总体而言好于非通胀目标制国家,而这一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关于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稳”通胀预期的作用,它是该良好政策效应的基石;而新兴经济体国家采用通胀目标制后内生所需的制度性建设,促使了通胀预期稳定性的提高。我国经济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本文为相关研究和探讨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05 货币政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