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育主体2021-11-12

活的教育主体

读《活的教育》后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活的教育》成文于1921年,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没有对“活的教育”下明确的定义,总结起来大概是“活的教师运用活的教材和活的教法教活的学生”,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活的,教育的媒介也是活的。用“鱼游到了水里、鸟到树林里”来举例说明活的教育的观点。这是先生早期对活的教育的思索。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仍在不辍研究中的“活的教育”》一文中用“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来完善对“活的教育”的观点阐述。

做活的教育先要认同参与教育的主体是活的。这是活的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的。

首先,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是活的。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的差异组成了人智力水平的差异。要认可相同年龄阶段学生智力存在差异,更要认可男女生在相同年龄阶段上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促使儿童聚成了一个活的团体。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一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李就小一些。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按他们的需要的力量若何,不能拉得一样。”班级授课制下的教育就是在差异中寻求学生“活的发展”。先生说:“就要知道儿童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我们要设法去辅助他,使他能力发展。”

其次,儿童的认知水平是活的。先生说:“小孩子也像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也好像很平常的,没有什么进益,其实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前进,把他束缚了起来。”

再者,教师是活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名句“人生过处唯存梅,知识增时只益疑”,以此表达了大师在对人生永恒意义和心灵慰籍之所的探索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否定;否定却又是为了新的探索。

安庆师范大学的校长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向学生致歉,为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遗憾,称如果时光重来,将会以更好的教育回赠他们!也许,我们教师都应该向每一个教过的学生致歉,因为我们给他们的教育一直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是为人师者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正是如此,活的教师要永远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变化。陶行知先生说:“当教育家的,就要设法子去满足他的需要,就要搜罗相当的材料去培植他。”作为一名活的教师,就要不断使自己“适合学生”的增益,才能满足教育需求。

后记:其实我更想写的是《活的教育的目标》,尤其是在小班化教育的前提下,怎样设定活教育的教学目标,有老师能在这方面思考成文我是非常乐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的教育主体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