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八)临证谈苍耳子散升清降浊治鼻渊

当代有个医家叫凌云鹏,是一个外科医家,他写过一本书叫《临诊医得录》,在《临诊医得录》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取渊汤为陈远公所创,陈氏制方多奇特,学术上亦多独创新见,且其疗效则确如所论.....辛夷入肺胃气分,助清阳上行,通于头脑,其性走窜,本方用为引药,以领诸药直达肺脑而发挥其作用......辛夷为方引药,究属耗散精气之品,不宜多服,,且不利于久病致虚之辈,原方剂量似较重,爰减为三克投治,亦觉不逊疗效.....”

陈士铎仅仅用了两钱,凌云鹏都觉得这个量都很大,用三克效果都还不错。可想而知,这些医家对辛夷有多慎重,那毫无疑问,他们对辛夷是很看重的,没有辛夷是不行的,但是,反复告诉后人辛夷用多了不行,用时间长了也不行,原因就是耗散正气。

王氏医案里有这么一则医案:“程秋霞子患脑漏。医予辛夷、苍耳之药,渐有寒热。改用柴、葛、羌、防数帖,遂致寒热日发数次,神昏自汗,热甚可危。孟英用竹叶石膏汤一剂,寒热退而神清进粥。继以甘凉清肃,复投滋润填阴,旬日而健。”

和秋霞的儿子得了鼻渊,脑漏就是鼻渊。前面的医生用了辛夷,苍耳,看来也是用了苍耳子散,用了以后,鼻渊并没有减轻,反而是增加了恶寒发热。然后,这个医生又改用了柴胡,葛根,羌活,防风,从表治或者说是从表里治,结果越治越重,病人每天恶寒发热数次,神错自汗了,看来是明显治错了。

我们看看这个医生,第一步用苍耳子散,第二步用柴葛解肌汤,这在医生水平里面,应该还算是可以的医生,至少是没有乱来,但是病越治越重了,证明是治错了,而王孟英是怎么治的?用了竹叶石膏汤。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个病人起病就是温病。

由于起病就是温病,前医看到是鼻渊,就用苍耳子散治,没有按温病来治。可能他用苍耳子散用得有点偏温热了,如果刚开始就用苍耳子散合上竹叶石膏汤,估计一剂药就好了。由于他用药太专业了,只知道用苍耳子散, 不知道治温病。首先来讲,治上焦是对的,但是,凉药用得少,于是,让这个病加重了。

而第二步,从伤寒的角度去治温病,这一步是错的。第一步是用药不到位,第二步是辨证错的,然后,到第三步,王孟英直接用竹叶石膏汤治温病,这病马上就得到缓解,紧接着用滋润填阴的办法,病就好了。

这提示我们,苍耳子散就是治疗局部病的,那么,我们把这个治疗局部病放在整个身体里面,放在整个大病去看待他。伤寒可以并发鼻渊,温病可以并发鼻渊,内伤病也可以并发鼻渊。并发了以后,而苍耳子散仅仅是治疗局部病的,我们需要和全身病通盘来考虑。还有注意寒药和热药的比例问题,这个比例一但偏了,疗效也会受到影响。

《续名医类案》 魏玉潢曰:“沈晋培年三十许,患鼻渊,黄浊如脓。时医以为风热上淫于脑,与薄荷、辛荑、川芎、苍耳、白芷、蔓荆古方,治之不效,反增左边头痛,所下涕亦惟左鼻孔多。就诊曰:此肝火上炎为疾耳。与生熟地、杞子、沙参、麦冬十余剂而愈。”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八)临证谈苍耳子散升清降浊治鼻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