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的边际效应

提到班主任工作,学生对我们工作评价经常用一个词——“唠叨”。

其实,唠叨并非班主任一开始就会的,而是随着工作慢慢练出来的,因为孩子们处于未成年的年龄,很多问题需要提醒,而且是不断提醒,所以多数班主任就养成的“唠叨”的习惯。

“唠叨”是一种重复,针对初中阶段的孩子特点,适当的重复有利用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但是我们也需要在唠叨中添加一点变化,否则容易出现“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基本含义: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通俗的解释是: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边际效应

在教育管理中,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教育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当我们的教育管理投入到一定量时,教育的效果递减,若继续强化,效果可能呈现负增长。

这也就能解释我们班主任和一些家长的困惑——对学生、孩子各个方面付出很多,为什么效果却不如以前。

这就是边际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那么在教育管理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边际效应呢?

我从班级活动开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01 基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02 活动的开展要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03 有些活动模式固定,但是内容要灵活变化。

活动的开展要形成系列,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例如,在班委工作方面开展竞选、班委会定期会议、值日班长日常工作、班委工作汇报、全班参政议政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开展要仅仅围绕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个目的,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入发展,帮助学生能力逐步提升。

有时我们的班级活动开展地热热闹闹,但是活动过后哈哈一笑,一地鸡毛,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没有本质的提升,这样的活动我们尽量避免。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参加活动后得到一种充实、有收获的感觉。

例如,开展班委竞选,在竞选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这个过程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活动不但不能让学生得到发展,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在学习激励方面我们经常开展各样的评比,那么我们就要求这个评比的过程能得到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尽量能让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学习方面的认可。这个模式是固定的的,但是每次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因为每次的各科状元都会在改变,不同学生成绩也在不断变化,有进步有后退,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机会获得激励。

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好学校的活动,并在班里开展各样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发展自我的机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固定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提升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灵活的内容触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其思想。

了解“边际效应”,有利于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规律性的东西,避免做一些低效且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

班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个中心,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同时发生变化,这样,“边际效应”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减少到最低。

有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其实,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就是解决班级管理中“边际效应”的最好方法。

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是否也应该借鉴一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管理中的边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