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讲述刚毕业就辞职宅家里的一年间,我都干了什么

 

而写下这篇稿子的时候是2018年10月14日,距离我递上辞职信刚好一年。

我大概是同龄人里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批人之一。

高考虽然考得一般,但是也算上了重点。大学里学习比赛两不误,奖学金和比赛奖项拿得停不下来。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满心满眼的就想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别的专业和职业方向看都不看,好像二十年后一定是个在经济浪潮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样。

于是在大二的时候大家还在享受各种社团活动和刚从高考阴影里挣脱出来的放纵时,我进入了四大其中一家的学生俱乐部;在大四全世界都深陷求职迷雾时,早就拿到offer 的我正在宿舍里看书;在一起毕业的同学们还在公司里打杂摸索的时候,我已经抱着电脑进进出出各个地方的写字楼和会议室。

现在想回来,我大概是被那些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和风风火火满世界飞的西装身影迷了眼。

01 身体还在透支奋斗,但灵魂可能已经死了

加班,通宵,没完没了的往来邮件,24小时沐浴在电子屏幕的蓝光之下……这些可能是很多年轻人的日常。

然而在某一次连续通宵加班一个月后,我开始一个月两次姨妈并且血崩,小腹里激烈的开疆辟土连止痛药都镇不住的时候,我好像忽然有点迷茫:我在这里做什么?

油管上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博主,叫Garlic,虽然平日里上传的大部分都是vlog,但是十分偶尔的情况下她会坐下来跟我们谈半个钟她的经历或者想法。

Garlic是韩国人,出生在一个应该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里。然而从小在美国留学的她一毕业就进入了不分国界的所有年轻人的状态——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Garlic是喜欢艺术创作的,电影、杂志、时尚编辑等等她都尝试过,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离开了。在父亲的压力下,她进入了一家研究所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很快Garlic就被无休止的加班、单调重复的工作内容以及令人窒息的办公室人际关系逼得开始情绪崩溃。


Garlic瞒着父母,辞职了。辞职后的她没有了经济来源,也无法跟父母坦白,一度过着连房租都给不起的日子。但是喜欢艺术创作的本心还在。靠着自己的语言优势,翻译、英语老师等等工作她都试过,终于一步步撑到了今天。

那天晚上(或者说早上)我抱着热水袋躺在床上,也跟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不会真的死掉。

然后第二天给主管递了信。

02 Gap Year原来真的是个好东西

当然我没有傻到什么都不准备就随便辞职。

递信前我找到了一个自己很有兴趣的专业,靠着给资本主义卖命的积蓄,在毕业了一年多后,又走上了考研回炉重造的道路。

说是全职复习考研,但是我的专业考试难度并没有高到需要一整年的复习时间的程度。于是在看书刷题之余,我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做自己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

我退掉了市中心的房子,搬到城市边缘的一条旅游村的小单间里。

菜市场在距离家步行三分钟的地方,每天清晨穿过石板小道和举着相机手机的游客们,到菜市场买菜。最近每天都会光顾的蔬菜档老板娘大概已经认得我,买的胡萝卜会给我挑更圆的,然后笑嘻嘻地跟我说少算你五毛钱。


看的书也多了起来。虽然之前还是社畜的时候,会在通勤的路上看点书,但是片段式阅读怎么说都没有沉浸式更来的痛快。辞职了半年后,我总算把之前堆积在kindle里的存货消灭掉,又下载了几百本新书。书评和拆书稿终于有时间写起来了,虽然也许不会有人看,但是光是整理思路这个动作就充满着愉悦,仿佛书里的文字被我的思维串成了脖子上的红玛瑙。

对了活了二十多年没有追过星的我终于找到了青春。为了听懂爱豆说话我又开始学日语,感谢中文母语让我闪过了很多学习障碍。现在虽然还没去考能力考,但是大概水平在能看懂8成生肉日剧和综艺的程度吧……

以前做英语阅读的时候第一次听说欧美有gap year这一说法,给自己在进入下一个重要人生阶段之前一个缓冲期。

对于永远笼罩在无穷无尽的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的压力下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实实在在的gap year做不到,但是时不时给自己的灵魂放个假,大概是支撑自己活到下一个崩溃点很重要的力量源泉了。

03 人活着最重要是找到自己能持续运行的节奏阈值

这几天我大概被职场指路星星笼罩着,为前路迷茫的前辈和即将踏入职场的紧张的后辈一个两个的都跑来找我。

一边是烦恼着升职前景,一边困惑着前路何方,问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是什么让你有勇气抛弃多年来的学习和工作,从零开始走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我跟他们说,灵魂也是有自己的生物钟的,不让灵魂休息,就等着它死掉腐烂吧。

也许经常会听到有人劝你说,培养个兴趣爱好之类的,会觉得生活大不相同哦!然后你大概满脸不屑又非常无奈地说,我每天光是活着下班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搞兴趣爱好?

我有位师姐大概是你们口中的每天筋疲力尽的社畜的典型代表。师姐在鹅厂做市场方向的工作,程序员上班她们要上班,程序员下班了她们才可以下班,产品出问题第一时间遭殃的就是她们,是不是听上去就一个大写的溢出屏幕的“累”字。

然而也还是这位师姐,每个周末都会在朋友圈晒她在舞团里的视频。她加入了当地一个爵士舞团,工作得再累也一定会去打卡,对着镜子用力甩动全身每一块肌肉。对于这位师姐来说,跳舞就是灵魂的休息室,身体就算累到不能动,只要灵魂休息够了,就能有力气去面对下一个任务。

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对于他来说,祷告并不是例行公事或浪费时间,而是解放和活力的源泉,是灵魂进入休整和重启的构成。

对于工作狂来说,工作中的节奏是最舒适的,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次与客户的交流,每一堂培训课程,就是给他们灵魂最好的调养;

对于死宅来说,爱豆、纸片人和喜欢的作品就是生活的核心,把什么社交生活都丢到一边,全身心沉浸在那个虚幻但是流光溢彩的世界里才是最快乐的事;

而对于绝大部分介乎两者之间,每天为了生存风风火火的平常人,一方面不能被工作压垮——背后还有年老的父母和亲人朋友,另一方面也不能在无穷无尽的任务里迷失了自己——否则可能连活下去都做不到了。

这个时候,在日常生活的节奏里,找到灵魂能够歇一口气的场所,有时可能会救你一命。


今天,你休息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身讲述刚毕业就辞职宅家里的一年间,我都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