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魅影,谈谈教学中的“色彩感”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得不承认,对于跟随着科技飞速进步而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学生来讲,组合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多媒体课件,更接近于他们平时的阅读习惯,也就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

但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件制作的讨论往往更容易集中在“技术”这个环节上。很多教师特别关注课件制作的方便性、使用过程中的多功能性,对于课件制作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却经常选择了无视的态度,从而也就轻易放过了一个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这个方面,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色彩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揭示了色彩奥秘的,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17世纪后半期,为改进刚发明不久的望远镜的清晰度,牛顿从光线通过玻璃镜的现象开始研究。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三角形挂体的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长期的科学研究表明,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

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十八世纪牛顿正式将色彩的研究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开始,有关色彩对于人心理、生理等更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层出不穷。而美国的色彩大师杰克逊女士,则提出了著名的“四季色彩理论”。

四季色彩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把生活中的常用色按基调的不同冷暧割分和明度、纯度割分,进而形成与一年四季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大色彩群,每个不同的人要掌握最合适自己的这个色彩群与之相互间的搭配关系,就可以完成服饰、化妆与自身自然条件的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从而最大发挥了自己潜质与美丽元素。

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到色彩搭配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也开始注意到了色彩的不当搭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造成的负面效果。

举例来说,色彩中有“前进色”和“后退色”的区别,简单说明的话就是:有的颜色人看起来会有向上凸出的感觉,这就是前进色,一般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有的颜色会让人看起来有凹陷的感觉,这就是后退色,一般包括蓝色、蓝紫色等冷色。因为色彩的这种不同效果,因此商家在制作广告牌的时候,会有意识选择前进色作为主体颜色;宣传单上,也会使用红色、黄色等前进色来产生一种冲击性的效果,更容易激发顾客购物的欲望。

当然,也会有一些色彩的负面效果。例如很多女性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确实可以让人显得更加苗条,但是,黑色会吸收阳光,同时会把紫外线在内的所有光线阻断,让光线无法到达皮肤。长此以往,人的皮肤会加速老化,产生皱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国外女性影视明星,其实是很少以一袭黑衣示人的。

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要如何正确运用色彩的巧妙之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色彩搭配。

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在即在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的感受。快餐店的特点就座位多,顾客流动速度很快。这里面固然有快餐食品便于快速食用的原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快餐店里“色彩”的搭配。

快餐店的装潢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这两种颜色会让人有心情愉悦、兴奋、增进食欲的效果,但相应的,这两种色彩会让人感觉时间漫长,身处这样的环境之内,会让人产生越来越烦躁的感觉。

心理学上曾经有个实验,把两个房间分别涂成红色和蓝色,然后找来实验者,让她们进入房间,同时去掉一切能够计算时间的设备(钟表、手机等),告诉他们自己感觉呆够了一个小时后就出来。结果进入红色房间的实验者,绝大多数人呆了40—50分钟就走了出来;而在蓝色房间的实验者,一般都会在70—80分钟左右走出来,两组实验者对于时间的感觉误差居然有将近半个小时。

蓝色,则会产生另一种效果,就是会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深海潜水的爱好者常常有这种感觉,自己携带的氧气瓶可以支撑40分钟左右的水下活动,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在水下实际上只呆了20分钟左右,这就是蓝色海水对人产生的误导。

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课件制作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容易产生烦躁感,我们应该尽量使用蓝色等冷色调的色彩来进行整体设计。蓝色会让人觉得时间流逝得很快,学生也更容易在不自觉中更加快速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学生们的学习和讨论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率。

当然,我们在课件上呈现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用红色加以标注。因为红色具有吸引人注意的作用。不过,切忌红色内容过多、面积过大,因为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难以对知识的重要性进行判断,从而不容易关注到关键知识。

说句题外话,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成熟的形象设计师往往会建议你在晚会或典礼中配带一条红色的领带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却会告诉你千万不要穿上一件红色的衬衫,避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二,不要忽视色彩给知识带来的“重量感”

我们来思考一问题,同等重量的白色箱子和蓝色箱子,那个感觉会更重一些呢?无疑是蓝色的箱子。但是把同等重量的蓝色箱子和黑色箱子放在一起,又会感觉黑色箱子更重一些。

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色彩,是有“重量”的。

当然,这个重量不是说色彩自身的重量,而是给人带来的重量感。曾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实验,结果表明,同等重量的黑色箱子与白色箱子进行对比,前者看上去要重1.8倍。即使是相同的颜色,明亮程度低的颜色比明亮程度高的颜色感觉要更重一些。例如红色比粉红色看起来就要重一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收到的快递箱子都是浅褐色的,这会让快递员感觉箱子比实际重量轻。而大公司的保险柜一般使用的都是黑色或者墨绿色,这是增加它的心里重量,让一些盗贼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

那么,如何使用颜色的重量来区分教学内容呢?

装修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建议你在天花板上使用较为明快的颜色,然后从墙面到床再到地板使用逐渐加深的颜色,这会营造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呈现的时候,也不妨利用这种心理规律。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我们要采取较为明快、鲜艳、活泼的色彩,减轻它们的心里重量,让学生感觉似乎不太困难的感觉。另外,在进行知识体系归纳时,不妨对于重要知识点采用较重色彩来进行呈现,增加心理重量,让学生觉察到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与孩子们利用色彩交谈

说了很多色彩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想说说色彩在教育中的应用了。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会在平时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和教育。其实,对孩子的观察,我们也可以来请求颜色的帮助。

电视上曾经有过一栏节目,一位老人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简单涂鸦,推理出它们的心理状态,这其实是心理观测的一门分支。而很多心理学家,也会使用色彩学,来观察孩子么们的心理情况。

给他们一张白纸和一盒色彩让他们自由绘画,他们可能会画出各种图像。孩子是充满想象力的,他们并不经常如实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例如青山碧海,在他的笔下就可能是红山绿海。但是,如果它们把太阳画成了灰色,把人的脸画成了紫色或者黑色,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可能产生了一些问题。

大部分孩子会把自己的心情投射到太阳的颜色和人的肤色上,他们对于颜色的使用是可以表现出很多内容的。例如孩子们一般喜欢橙色、红色、黄色等暖色,但在严格的家教下,一些长期受到压抑的孩子就会偏重于使用冷色调的颜色。当然,过度使用红色、橙色也不一定是好事。缺乏关爱、对外界充满敌意的孩子往往会偏重使用红色;与人缺乏沟通的孩子则偏重使用黄色。此外,不当使用黑色和紫色的孩子,说明他们在身体或者心理上,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教师应提醒家长,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尽量找出存在的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激化。

其实在班级布置上,色彩的使用也非常讲究。有些教师为了漂亮,使用了很多红色色彩来装饰教室,却不知道这容易过度引起学生们的情绪,争吵、打斗事件就会常常发生。蓝色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是你都用蓝色装饰,又会引起人们寒冷的感觉。白色其实是不适合大面积在教室中使用的,因为长期看白色会给眼睛带来极大的负担,雪盲现象就是这样的结果……

色彩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的面太多了,我们无法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个常被人忽视的细节,营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声色魅影,谈谈教学中的“色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