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谈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一、时尚&女性

普拉达是意大利的一个奢侈品牌。追求极简主义并且对于品质的追求永不松懈。


影片片名《穿普拉达的女王》就向我们传递出了两个关键词:时尚、女性。并且将“女性”一词进一步强势化变为了“女王”。

在传统的价值观里,女性往往跟美、漂亮这一类形容词捆绑在一起。而且大多数的女性也喜欢别人夸奖自己美丽、漂亮。

而时尚对于女性们来说就是更高的追求了。似乎女性天生会对时尚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向往。

所以,影片一开始便将“时尚”和“女性”这两个词放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是影片用来吸引观众的一个点。

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场景就是具有都市气息的高楼大厦、几个不同的女角色在镜子面前穿衣、化妆打扮。靓丽的容颜、年轻的身体、青春的活力以及笔挺的西装大衣、精致的高跟鞋、名贵的各类首饰,将一位位时尚美丽的都市女性形象勾勒在我们眼前。

女主角 安妮海瑟薇

确实,这样被各类奢侈品、各类走秀包围的时尚艺术生活是每一个女孩梦寐以求的。

“这是每一个女孩梦寐以求的生活。”这句话在影片前前后后出现了许多遍,也许是因为情节的需要还是什么。

然而我却不是很喜欢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太过于斩钉截铁地强调了女性和美的关系。仿佛女孩子就一定得喜欢这些漂亮的裙子、精致的首饰等。

时尚可以成为女性的向往的职业,并且事实也说明女性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个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摘自百度百科)

几乎所有人都可能不可避免地陷入对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里。

例如:

大人说,女孩子家家的,就要文文静静,跟个男 孩一样到处皮,像个什么样子。

女博士后都没人要。

男人应该主外赚钱养家,女人应该主内相夫教子。

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一定要结婚。

.......

这些对女性刻板的印象几乎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这些观点,但是很多人仍在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无法察觉出自己是否陷入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当中。

如果我问你,男孩子就应该去搬重物,女孩子就应该干轻活。这样观点你认可吗?


虽然,让男孩子干重活,让女孩子干轻活,是一种体谅女生的绅士做法。但是这事实上间接认可了女生在体力上不如男生的观点。

也就是这样表面上看着十分合理的做法,实际上却是由于这种对女性力气小的刻板印象,才导致在社会上很多职业就直接拒绝了女性就职的可能性。这些职业以女生智力或体力不如男生好,由此只招男生而不招女生。

同理的,这部影片多次强调的“这就是女孩们都梦寐以求的职业。”是否其背后也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呢?


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人觉得我这种观点可能是大题小作,没有必要对这样一点小事斤斤计较。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很多既定观点或是耳熟能详的看法背后隐含的深意。只有时刻警觉并且小心判断,才可能不让自己陷入对某一些事物的刻板印象中去。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大背景,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公共话语是由每一个人的话语一点一点拼起来并且不断延续下去的。


所以,如果每一次都忽视这些话语中的漏洞或是背后观念的错误,那么这样错误的观点就会一直潜意识地影响人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一些特定人群造成伤害。

陷入对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之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错误了还不自知。


二 、女性&母性

大多数女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结婚生子。然后在“女人”这一层身份上,“母亲”这个身份会叠加上去。甚至有时候会淹没“女人”这一身份。在大多数的人眼中,当一个女人结了婚,那在她的人生中就应该再也没有比家庭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你首先是一个母亲,其次你才是一个女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探讨的有两点:

  1.女人的天性与母亲的责任

  2.  事业与家庭

1.女人的天性&母亲的责任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灼人的秘密》中就谈及了这个话题。

小说讲诉的是小男孩发现自己的贵妇,妈妈和男爵勾勾搭搭后失手打了妈妈一巴掌,出走来到自己爷爷家并且感受到妈妈作为母亲的身份回归后,选择帮妈妈保守秘密的故事。

“他知道这是他母亲,她现在正在吻她,用手在抚摸他的头发。他感到了亲吻,他感觉到他的泪水。他温柔地回答了母亲地爱抚,把这当作和解,当作对他的沉默的答谢。
直到以后,多年以后他才认识到,这泪水是一个老之将至的人的誓言。从现在起,她只属于他,属于她的孩子,这意味着她放弃风流生涯,意味着她与自己的欲念诀别。
他不知道她也感激他,是他把她从一种无益的艳遇中拯救了出来;她就用这种拥抱把既苦又甜的重负留给了他,像是一笔遗产。”

这是整篇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女人决定破除自己作为人的欲念,而变成一个是属于孩子的母亲。

小说中,贵妇偷情的行为在道德层面是不被允许,那贵妇最后在被儿子宽恕后,彻底破除自己作为女人的欲念,成为一个只属于孩子的母亲这样的做法是应该的吗?

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茨威格安排一个这样的结尾似乎是赞同母亲迷途知返,回归家庭的做法,但是我们深思,可以发现似乎还有点别的什么意味。

“又苦又甜的重负”中的“苦”和“甜”是指什么呢?为什么要到孩子长大后才可以明白呢?


“苦”是对于母亲来说的,她放弃了作为女人应该拥有的情欲而选择了当一个神圣的母亲,这是痛苦的选择。而这“甜”是对于孩子来说的。母亲最终的选择是自己,是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母亲。

在成为母亲这个角色之前,她是作为一个女人而存在的。作为一个人,她就必然拥有欲念,且这欲念是给以人活着的最鲜明的感觉。然而,此刻她却要放弃。

这样的道理,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不能明白的。只有等到他长大成人,经历了许多之后,才会明白母亲的这种苦。

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人们往往都忽略了母亲作为一个女人本身所应该的诉求。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一个女人最美丽的时候就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时候。

因此,在人们的眼里,一个穿着居家服、面露疲惫、不加修饰的抱着孩子或是在厨房里劳劳碌碌的女人形象是应该的。作为一个母亲,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的形象。

显然,这也是一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在赞美母亲美丽、伟大的同时,只是将她们奉在“母亲”这个神圣角色之上,而忽略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感受和诉求。

2.事业&家庭

在影片中的上司米兰达是一个女强人。她在任何时候都是浓妆上阵,踩着一双恨天高,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这样一副刀枪不入、坚强无比的女魔头形象让下属和同事都颇有微词。

然而她也逃不过世俗的眼光。人们在背地里谈论她的家庭——多次离婚。谈论她做不好一个母亲,只是一个喜爱虐待员工的女魔头。

她在深夜卸下脸上的浓妆,疲惫和皱纹爬上她的脸。你几乎认不出来这是那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她说:“我不怕别人在背后说我什么。我只是又让我的女儿们失去了一位父亲,又让她们失望了......”说到这时,她的眼里还闪着些微的泪光。从整部片子看下来,这是米兰达唯一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职场中的米兰达

愧对女儿的米兰达

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现实生活中,似乎人们总是容不得一个女人太过于成功。事业有成的女人总是会被人们揪着家庭这一方面不放手。似乎你事业很成功,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如何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成为现代女性的一大问题。

我觉得首先先做的就应该是改变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其次是在家庭内部方面做好协商,毕竟家庭不只是妻子一个人的,丈夫也应该负一点责任。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问题不应该成为女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或是实现自身梦想的一个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一个人们去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矛盾背后的原因。

只有不断去反思、不断去完善,这个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三、解构电影本身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影片的情节。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影片:这是一个怀揣记者梦却为了实现梦想被迫进入时尚圈的女孩,在时尚圈迷失自己后又重新找回自我,最终实现记者梦的一个故事。

影片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设置了两个情节点:

安迪在面临要被辞职时,崩溃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还得不到上司米兰达的认可。

得知巴黎时尚秀,自己将代替同事艾米莉去,不知如何选择。毕竟这是一个离实现自己记者梦最近的平台。

关于第1个情节点,安迪是被自己的同事点醒:你努力吗?你一点儿也不努力?你是被迫努力?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热爱时尚这件事,而你只是为了应付这份工作。

于是,安迪被点醒了。她开始改变,不仅是形象连内心也开始慢慢改变。这也是引起她男朋友内特认为她逐渐迷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尚圈而争吵的矛盾点。

关于第2个情节点,安迪选择了自己去巴黎秀。(在影片中她一直强调自己是被迫的。)这也成为后来和男朋友争吵的一个导火线。

最终,米兰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抛弃同事的行为让安迪不认同,而米兰达用安迪选择自己去巴黎这一件事来反唇相讥,而安迪在这时终于找回了自我,放弃了这份光鲜亮丽的生活。

纵观整部电影,个人感觉推动主角行动的矛盾和情节不是很强列,不足以推动主角行动。所以导致我在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尴尬。且影片结尾有些煽情。

推荐观看:

《影视中的性别文化——谈直男癌与玛丽苏》      复旦大学:沈奕斐    bilibili可看 (如果对我上诉谈的有关两性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灼人的秘密》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 百度搜索可看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穿普拉达的女王》(在家无聊 可以选来看看打发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普拉达的女王》:谈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