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绛先生相处的一个下午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先生,一个出现在钱钟书生命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题记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高中生活两点一线,忙忙碌碌,周而复始。时常在刷不完的数理化题中找不到北的我,已经很久没有沐着阳光,嗅着文字的香了。一个栀子花盛开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撒到地板上,窗台上的栀子花瓣被衬出暖黄色的光晕,在淡香的氤氲中,我任性地逃出题海,由着自己神游,惚惚的有了倦意,悠悠荡荡,至一所在——

一间简陋至极又溢着香的屋子: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一个大大的书桌放在窗前,上面摆着笔墨纸砚、资料和书籍;西墙边俩沙发;南面明亮的玻璃窗,映出主人的剔透;旧式的书架上摆着钱钟书、钱瑗的照片,另外多是各种语言的工具书,书上被写得密密麻麻。——这里是三里河寓所——杨绛先生的家。

先生静而又静地伏案写着东西,明净如菊的浅笑,溢着香的静谧,让我困顿疲惫的心瞬间开朗了许多。

“先生的文字和思想、与世无争的风骨、优雅淡泊的情怀,与钱老六十年的相濡以沫和成为‘网红’的《我们仨》已然成了这个时代最温润的慰藉;况且先生身负盛名,作品畅销,可为何这般高龄,仍笔耕不辍?”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先生波澜不惊地讲述着,讲他们仨,讲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语气语调淡而又淡,先生觉得自己是在尽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翻译《堂吉诃德》先生48岁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自93到103岁,从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从《我们仨》到《杨绛全集》。走到人生的边上,先生愈战愈勇——钱老留下的7万余页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被先生整理得井井有条。

先生之笔,于无声处见喜悲;先生之风,绚烂至极见真淳。特殊岁月中不堪回首的那些往事,在先生不蔓不枝的冷静中娓娓道来,平和得让世间万般风情都显得暗淡,先生以一种特有的姿态笑面人生。先生说着,我听着,听出了她的字里行间,听懂了她的思想海洋。我出神地凝视着眼前这位清清爽爽的老人——嘴角含笑,眉目温柔,语气轻淡,曾经有点儿夸张的眉和略小的眼睛,历经岁月的沧桑,幻化作温润的美和善,我浮躁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 

在喧嚣躁动物欲横流的当下,思想浮躁懒散拖延成了时代通病,抖音、朋友圈、网络游戏让人们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而无心于学习工作;疫情宅家修习的日子里,我更是时常同老师家长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挥霍了大把的时间。面前这位对事业执着、对文化信仰坚定的百岁老人,令我羞愧难当。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身居陋室却心怀天下的先生,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让真正爱读书的孩子有书读”。一个远离俗尘的高贵灵魂,静悄悄地隐身,又以特殊的方式静悄悄地影响改变着这个世界。语言是有魔力的东西,不知不觉中我沉浸在先生的世界里,忘记了繁重的学业,忘记了身为当今青涩后生所谓的烦恼。

恍惚间辞别先生,走在大树的阴凉下,回头看向老房子的那扇窗,隐隐约约先生在屋里看蓝天;而我沉静下来的心情不自禁地生出力量……

与先生相处的一个下午,仿佛打开了我青春的天窗,先生淡泊柔韧的风骨,豁达乐观的生命哲学与生活智慧,鼓励我勇敢向前,是先生让我坚信,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我要做一个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于宁静中奋斗,成就最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杨绛先生相处的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