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自卑与超越

从去年开始,壮壮姥爷姥姥开始了一项新工作,在小区的各垃圾桶之间捡可回收垃圾。

每天能多次看到,二老的忙碌身影,背着一个大大的蛇皮袋弓着身子,疾步而行,徒手在各个颜色的垃圾桶里寻宝。

我开始并不关注与评价姥姥姥爷的生活方式,因为壮壮和菜菜同龄关系,奶奶与他们二老就有了些交集。于是对于他们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姥姥姥爷来自东北农村,育有三个闺女,壮壮妈是老二,医学院毕业后,就在我们这里工作,结婚,定居了。壮壮出生后,就请姥姥姥爷来帮忙带孩子。

去年开始,壮壮入托了,姥姥姥爷有了多余时间,就开始这项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副业。

关于徒手翻捡垃圾桶,姥爷的表述是,用不惯手套。

我没有采访过壮壮爸妈,对于姥爷姥姥行为的态度,(身为三甲医院医生,是否介意),只是,徒手,总会有很多危险。垃圾桶,毕竟啥都可能往里扔。细菌,病菌,尚且不说,这钉子,玻璃尖锐有刺的东西也是概率很大啊。

奶奶前几天去他家串门,发现姥爷的手上明显受伤了,右手指甲被刺进的东西感染,发炎都有些变形了,姥姥轻飘的说,看下医生,说要花700多元,自己弄点药,涂涂拉倒了。

再说一下,姥姥姥爷的时间安排。每天凌晨三点,姥爷就去翻垃圾桶了,捡满回来。奶奶午饭后去串门时,二老刚回来,午饭吃的是早上的玉米粥,馒头。还调侃说是,别人下班,他们上班。

忙碌似乎总是很容易贴上勤劳的标签。我对于,这个年纪的他们的忙碌,勤劳,自立更生的样子实在无力颂扬。

生活,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却偏固执的选择这样的方式,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吗?

对于他们,生活的价值到底提现在哪呢?随便对付的三餐?浑身脏兮兮?过几天一三轮车垃圾?发炎感染的手指?

有一段时间,《常回家看看》很温暖,洗洗筷子刷刷碗,热气腾腾的厨房唠唠嗑…这种年老的天伦之乐,我也很动容,可是,现在,我深度反思,这个场景,一定要有一个城里的爹妈才行。

我妈,七十多岁,一个人住在乡下,种了3~4亩地,冰箱里除了粥,就是咸菜,相比厨房,她似乎更爱泥泞的手脚。

请她到城里小住,她第一天傍晚就开始浑身难受,坐立不安,各种惦记她那某村的菜和粮食。

我们的日子,实在做不到去农村去长情告白的陪伴。希望她能住在城里,哪怕一周也好,我们开车送她回去住两天,这样,也避免她一个人,长期生活的三餐营养不良,冬天农村冷,年纪大了,高血压,高血脂,各种身体问题,也好有个照应…

可是,“不习惯”就是不可逾越的梗。

对于他们,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买了东西,她要么说你乱花钱,不需要,就差给扔你脸上;你给钱,撰在手里死活舍不得花,似乎钱比健康更重要。回头当遗产?

一面诉说生活的艰辛,一年陷在艰辛里做一个勤劳,不求人的耿直妈妈?情感如何流动?

和姐姐说起,我妈的原生家庭,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听到关于外婆外公的故事,我也很奇怪,我妈居然从来都没有说过。

外婆在三姨生孩子的时候,送去两只鸡,吃个午饭就回家了,且一生就去三姨家一次。

一个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多大呀?如果没有后天学习力,不能独立思考,那孩子,最多是个复制品。(想到这里,居然不寒而栗)

就此打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的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