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在我看来是一个关于人生思考与抉择的电影。将四个不同时代背景的不同人物对于人生前路的迷茫抛给观众,中间只演绎过程,到结尾答案就自然的了然于观众心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就像是唐僧师徒取经,经书还未翻阅却已然成佛一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过程就比结局更为重要和可贵了。

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迷茫感也许是在青春最盛的时刻,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没有的,盲目地去追逐心里有些已经成为执念的幻影。在迷茫的过程中甚至忘记了勇敢,忘记了我们曾经想要去的方向。

电影的结尾,一切迷惘,一切苦难不是都有一个答案。但在观众心中其实都有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关风月,无问东西。

对于爱情这个层面的探讨,影片里最让我叹惋的就是许老师与他的夫人刘淑珍。刘淑珍供许老师上了大学,学成后的许老师却想放弃那个关于一生一世的誓言。刘淑珍的逼迫下,许老师还是与她一结连理。但刘淑珍忘记了,爱从来都不是可以一个人努力的事,没有回应的爱,太苦太累太难。

导演以一组主观镜头,展现了刘淑珍对于许老师冷暴力的暴力回击。又从刘许的几句简单对话中交代了他们的过往。这段婚姻里两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导演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的错误,以及任何一方的难过之处。但是对于有点忘恩负义的许老师,我想说一句情话说了不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吗?可你背叛誓言和她的时候,怎么又怪她相信了呢?

由许刘构成的线索人物,牵出了关于陈鹏、李想、王敏佳三个青年的感情纠葛。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喜欢王敏佳出场时,特写镜头下她灿若朝阳的微笑。青春的气息,饱满而富有活力的,从银幕直接传递到观众心中。整部影评的叙事都是相对客观的,可就那么一点渲染就足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鲜活和美好。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不过是把美好毁坏在你的眼前。这部影片的很多情节,也是与这句话有所符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敏佳身上,她和李想想为许老师出头,就模仿别人的字迹写了揭发信想向师母刘淑珍示威。年轻人普通的恶作剧,却因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变成了敏佳命运的转折。

死亡从来都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在师母刘淑珍的带头下,敏佳所在医院的同事们开始批斗她。一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在批斗后变得鲜血淋漓……刘淑珍从爱情里的受害者转而变成了敏佳故事里的施暴者。生活在很多的时候确实就是这样,很多角色可以在不同各种情况下任意转换。

而此时的李想却因一念之差而没有替敏佳站出来说一句话。此时的李想是胆怯的,甚至是可恨的,但同时也是能被我们所理解的。心中的重重矛盾使得人物塑造上更加立体。让观众感叹的是,前途与人命有时只是一念之差。陈鹏曾在理想与爱情之间作出过犹豫与选择。可是故事至此似乎他做出怎样的选择,对敏佳命运的改变都是微乎其微的。

陈鹏救了敏佳,但敏佳脸上的黑布就像是一个深渊,根植在她是心底的深渊。“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这句话感动观众的地方并不在于它作为一句情话有多美,而在于男主角陈鹏是真正了解敏佳所心里所想的人。

王敏佳的悲剧是源于时代与她的虚荣,而陈鹏的悲剧完全来源于爱情。“愿以此身,受你之痛。”这样的深情,在平淡而无奈的世间,就是照进人心里的那束暖光。而世间的可悲正在于深情,不能冲淡一切的悲剧。陈鹏对于敏佳的爱,也就变成了是敏佳故事中,更加让人遗憾的部分。

两段都带着点遗憾的爱情,平淡真实里,是时代的烙印与人性的折射。风月里不讲对错,爱情无问西东……

有关友情,无问东西

富家子弟沈光耀与平民孩子阿山在一起玩乐时。在镜头的描述下我们明白快乐其实与阶层、年龄并无关系。在战争的纷乱中总是把我们想守护的东西变得更难以守护。阿山在一场空袭中意外离世,激发了沈光耀的血性,他不再想在家庭与救国之间徘徊。

沈光耀他能清楚的意识到战争的险恶,却又毅然决然的参与其中。人的一生有很多需要战胜的东西,但最难战胜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他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在此刻融化在一起,无法分割。蓝天上他就像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以迅猛的姿态震慑着敌人。

作为一部与战争有关的电影,没有过多的展现战友之间的深情。在决战之时沈光耀要准备对敌人做最后一搏时,他留恋的向外望去,平静却又贪恋的看着。离别,关于他与战友间,关于他于自然间,都融进了这一眼。没有过度的煽情,却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当镜头里夕阳璀璨的光影落在他和他战友的身上,为迎接生命最后一次绽放。死亡是生命的节点,但不是情感的终点。当沈光耀的母亲收到他的日记本时,翻看到最后一页是阿山熟睡时的画像,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得到了触动。她此刻会更加理解儿子的选择,这是母子情的一次延伸。也是阿山与光耀情感的一次延伸,放不下的至死不修……

本片中还有一部分关于友情的描写特别让人触动,那就是陈鹏与李想之间的情感。当敏佳受到批斗的时候,李想为了自己的前程没有勇敢的站出来,而导致敏佳身受重伤。前途与朋友,李想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放弃的那个注定成为一种遗憾。而这种遗憾是会随着时间而发酵。

陈鹏为了保护敏佳,便让她假死于世间。李想在敏佳的墓前痛哭不已,陈鹏只是对他说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这句话体现了人性的宽容之美。陈鹏心里明白,怎样惩罚李想,敏佳的现状都不会改变。不选择原谅,只会让彼此都更痛苦。就像生活中我仇视与报复其他人的过程,其实更多时候都是在折磨自己。

陈鹏的态度还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人生当中有很多朋友,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的路。但只要你们共同走过的路他是真诚付出的,那有关友情,也可以问西东……

有幸师生,无问西东

电影采用非线性的方式叙述,展现了四个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故事,而将这四个故事作为完整连接的,中华民族对于师道的传承。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校园中,大学生吴岭南在考试中实科不列,而文科却是满分。校长梅贻琦他谈话,希望他弃实从文。但是在吴岭澜的心中实科才是真正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从他的纠结与选择中,展现出这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下,青年人总会对前途面临选择和迷茫。

梅贻琦并没有反驳他的想法,而是问他乱世之中为什么要读书?吴岭澜说,他觉得不管学什么,他只要在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是踏实的。这段话也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读书是为了获得不走向社会的权利,以及一种封闭式的安全感。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最后作为学生的吴岭澜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这也像现实中很多青年人,对于人生未来和方向的迷茫,迷茫过后一定有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很多人觉得思考人生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而电影给出的答案是任何一个青年人都需要对自己人生有过深入的思考。

对于师道的体现在有关于西南联大内部分故事中,电影为我们展现了漏雨的屋子里,战争的炮火中,仍在授业解惑的教授。那年的先生比现在的老师更多了一种风骨,一种坚守。他们对待文化的尊重,对于师道的传承,炼就了他们最独特的气质。而正是他们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文人的风骨总是清丽雅致的,而本片中有一段师生情较前者就显得朴素无华了。不过那却是最打动我的是师生情,是关于残疾的外国传教士和那群孩子之间的。透过孩子们悠扬的歌声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音乐给了他们勇气。对于生存生命生活的勇气,他们唱的歌在很久以后还在传……

传教士那张特写镜头下安静慈祥的脸。无形中传遍了许多力量,很多事情他也没有答案,但是对于很多事情他也有着自己的答案。电影终将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饿成这样肯定没有陪人陪你一起唱歌。这个情节的部分也正好体现了电影平淡叙述中又不缺乏浪漫的因素。

这两种师生情当中都体现了一种信仰,电影提示了我们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不论做什么都应该更有敬畏心。只有把事业当做真神你才可能去做好它,让它的绽放成就了你人生别样的光彩。有幸师生,不问西东。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 ,行所你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现在电影结尾的这段台词,似乎把人们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给出了答案,但所谓精确答案永远只在人们自己心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