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作者:沈家宏

轮廓:这本书主要从家庭动力学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人的早年经历是如何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的:

①个体的出生方式、喂养方式及抚养人。

②个体的性别、排行、原生家庭成员状况。

③自我概念、依恋模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

④原生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父母的关系与婚姻状况。

⑤家庭秘密、家庭文化与信念。

通过对原生家庭内部的心理动力研究和探索,帮助我们找到影响我们人生成长的因素,最大可能地避免人生的不幸,从而突破人生中的一些限制,让我们的生命潜能最大化,并以此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与幸福。除了这些,此次研究还对育儿、教育、心理咨询、婚恋等领域的工作也可以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啊。

问自己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停下来想要去改变的行动,去接受命运的安排。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好像是知道一点,却不愿意相信和接受。比如,我们知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却指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情发生。 想想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作者说:他发现的一些个人的早年经历和生长的环境对其后来成长的重要性,并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逐渐积累的了一些经验和发现。这些发现被沈家宏医生命名为“家庭动力学”。其中核心的思想就是,“一个人你的早年经历会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状态。”

我们是不是会常常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从小到大的,从生到死,人生很多阶段的成长?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长轨迹、状态、苦乐和失败呢?那么这些问题我们自己答案是什么呢,估计每个人的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都不一样。

文中开篇就提到了心理学方面的各个流派对于家庭如果影响人的一生,比如:童年经历影响人的一生(精神分析理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沟通分析理论);母婴关系对成年后的影响(依恋理论);有其父必有其子(代际传递理论);从成年回溯到童年(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的良知(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等等很多方面,如果对心理学有关注的小伙伴,或多或少应该都会听到个别以上的句子吧,这几年心理学还是挺热的。从各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了解一些心理学对自我成长,了解自己,和和他人相处的时候,都会有帮助的,学过的人知道哈,暂时没有接触的小伙伴也可以试试看,也许某天看着一本书的时候,看到某些点的时候,或者上课的老师提到的某些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你会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是这个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样,终于放过自己的了,就比如我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身边百分九十九的朋友都是同姓,为什么我喜欢的异性的都是比我大,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以为自己的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了解,看书,学习,才逐渐发现,原来是怎么回事,书中都有差不多提到这些点,其实和我小时候成长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继续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庭,从各个维度和角度解说,家庭,家庭结构与关系和家庭当中的成员,还有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的社会系统,家庭的传承与延续等等这些问题,当我看完这一章的时候,更加理解和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和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结婚,或者是为什么有人结婚不要宝宝,或者是为什么晚婚,还有就是为什么自己的潜意识在作怪,做出一些很不和常理的事情。还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为啥会有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化,为啥一个家庭当中会有三角化,三角化对谁影响比较大?最好不要有这个状况出现,为什么呢?每次带着问题出发, 我都发现,作者真的是很用心的一步一个脚印带我更加认识了自己的在家庭里面的角色和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等等。

接下来这个就感触就更加深深了,讲到了 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繁衍的动力和对父母的接纳,还有就是家族里是否有重男轻女的现象,那么如果你是女孩,重男轻女,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出身和身份,比如,有的父母就是想要男孩,但是偏偏第一胎是生了个女孩,你说能怎么办呢?这个女孩会被家庭接纳吗,因为她不是父母期待中的性别啊,但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父母也无法选择我们啊,特别是我们的性别。那么不被接纳的后果又是什么呢,有时候想想,自己也是一个女孩,想的是,我是不是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我好像没有太大感受,但是我姐姐说,妈妈就是重男轻女啊,还是特别严重的那种,所以她们两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怪异的,难道是我爸妈把我当男孩养了?还有一个就是,信任、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为啥有的人有,为啥有的人没有,书中也讲到了,我觉得我是中中的情况,也许得探索一下了。

然后,排行,同胞序位对你的影响。这一行我拆开了我自己的排行,和父母的排行,就发现我们几个都是中间的排行,可以获取相对自由,换句话说就是,父母不会怎么管你的那种,在家里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又因为得不到她们的重视,我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这种自得其乐也不错啦)因为中间嘛,么有像老大那种特有的照顾,也没用最小的那种宠爱和自由,文中讲到了居中小孩的特点,我觉得说的好对啊,对号入座了。其他排序的,因为没有感受嘛,所以我就从我的角度看我哥哥和妹妹,之前都不了解我哥,看完这个觉得,好像真是这样耶。

后面还有几章,还没有看完, 看完写个感想②了(这本书边看边觉得与它相见恨晚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感于《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