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小常识:中暑的急救

    中暑也是能死人的。我是在1987年知道的。那年暑假,一个骑车驼着木箱子卖冰棒的一个小男孩在大太阳下中暑死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夏天才会中暑,但其实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发中暑。

    中暑是人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无法将体内的热散发掉,导致体温升高,并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的一种疾病。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今年夏天最常在新闻上看到的一个词)三种类型。

    中暑之前,会出现中暑先兆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和疲劳。如果没有引起注意,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理,就有可能出现以下表现;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小腿或腹部肌群痛性痉挛。可能与人体血液中钠的过度丢失和通气过度有关。

  此时,在阴凉处休息和补充液体后,大多可以缓解。(这就是我以前理解的中暑)

  热衰竭:热痉挛继续发展会出现热衰竭。是由于人体脱水、血容量不足导致。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增快、体温升高、低血压、虚脱或晕厥、肌痉挛等。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人。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会出现高热、直肠温度会大于41℃、行为异常、神志障碍或昏迷、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和非劳力性两种类型。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军训时发生。表现为多汗或无汗、高热、抽搐或昏迷。心率可达到160-180次/分

  此种病人常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慢性疾病人。出现:谵妄、昏迷、癫痫发作、行为异常,继而高热、昏迷。呼吸急促、皮肤干燥无汗,瞳孔对称缩小,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多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人体皮肤的散热主要包括:蒸发、辐射、对流、传导四种。健康人体处在热环境中7-14天,会逐步改变身体的机能来适应环境高热应激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如心脏排血量增加、呼吸增快、机体产热减少、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出汗明显增多…而没有适应热环境的身体状况不佳者更容易中暑。

    另外:皮肤结构异常、汗腺功能调节障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障碍者也会促使中毒发生。

    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孕产妇以及在高温密闭空间作业的人比较容易中暑。

    对大多数中暑的人来说,可以按照移(阴凉处)、松(衣物)、擦(面部擦汗)、服(补充水分)、送(医院)五字口诀法,先降温后送医。

      预防中暑: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闷热或痛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好像我们有得选择一样)

    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的空调温度。(我国的标准是26℃,坡岛是18℃)。高温时段尽量留在室内。必须外出,做好防护:防晒用品、宽松透气的衣服(最好是浅紫色的)、携带饮用水和防暑药物。

    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保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多吃清热消暑的蔬菜和水果。

    唉!想想一个人能活到寿终正寝真是奇迹啊!

    打算退休后,每年夏天都去西宁避暑。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急救小常识:中暑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