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许多夫妇通过欺凌孩子来排解对配偶的恨意,从而维持夫妻关系。常见的电视剧桥段,男方冷落女方,有了新欢,常出去应酬,不想回家。女方在家就会对孩子大打出手,边打边说孩子的种种不对。孩子真的不对吗?这只是个借口。
这些父母为了生活下去,只能不顾一切地欺凌孩子,这是他们的心理需要。如果不欺凌孩子,他们就必须面对夫妻之间的冲突,欺凌孩子已经成为一种强迫性行为。普通人无法理解,这种被父母欺凌的痛苦及其带来的心灵创伤。
加藤谛三就在其著作《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讲过,在众多“亲子角色颠倒”的案例中,被父母欺凌的人,自身的发展潜能不大,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振作起来。
“长不大的父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
《长不大的父母》是一本帮助我们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作者加藤谛三,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贰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为亲子角色互换之时、住在父母体内的“孩子”、不得不长大成人的孩子、育儿的背后、直面真相。我们主要从父母的职责、父母的布偶玩具、把孩子当做发泄口的父母三个方面看待这本书。
一、父母的职责
1、如何胜任父母一职
当孩子任性地向我们提出要求时,能够尽力满足他们的人,才能胜任父母一职。许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只是到了年纪,就结婚有了小孩,在肉体上成为别人的父母,承担这个社会赋予父母的职责。
实际上,许多人一直在潜意识里,不承认自己已为人父母的事实。这些年轻的父母,喜欢待在自己父母身边。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不用做家务,不用看孩子。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好。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现实还是要面对的,所以他们会经常怀念自己单身的日子。
2、亲子角色颠倒
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中讲到,如果你特别缺乏某个东西的时候,你得不到它就是个挫折。如果是别人有意让你得不到,那就更是一个挫折。
这就是在讲父母的职责,如果父母不能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那孩子就会感觉受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从父母那里受到挫折,他就可能从内心中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
那“亲子角色颠倒”又是什么呢?它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合乎情理。而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总是为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寻找借口。
他们会推脱责任,把所有过错都怪在孩子身上,从而导致孩子叛逆,变成父母所骂的样子。这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最后他们管不了了,就大声斥责孩子,“都是因为你,都是你的错,你是一个没用的孩子”。
二、父母的布偶玩具
1、有想法的布偶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木偶玩具?或者把孩子当做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然后下面众说纷纭,其中最多的呼声就是,做父母不需要考试,不用持证上岗。他们有自己的遗憾,有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所以把孩子当做工具,去间接实现自己的愿望。
那我们有没有问过孩子,他愿意当这个布偶玩具吗?我想,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是不愿意的,但他没有办法。孩子还小,无法自立,只能听从父母的意愿。如果不听话,孩子就会被父母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压制。没有比亲子关系,更适合隐藏精神暴力的关系了。
2、孩子内心的痛苦
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所以每个家庭都很封闭。谁也不知道表面之下,别人家过得好不好?像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等等,这些老话都代表着普通大众的态度。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极其自私和专断的。
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家里的一切大小事物,都得父母说了算。如果你要问,难道没人管吗?可这种事情,孩子要向谁倾诉,又能向谁求救呢?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根本没人能够理解孩子的痛苦。
书中有个案例,一位母亲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了,但孩子还是不满足。于是,母亲便对孩子说:“我都已经给你买了这么多了,你还想要更多吗?”
其实,这位母亲并没有给孩子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母亲买的只是她想买给孩子的东西而已。在撒娇的其实是这位母亲,但母亲自身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她在用自己的喜好和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三、把孩子当做发泄口的父母
1、隐藏的家庭暴君
为什么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要把孩子当做发泄口?因为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是一件风险很低的事情。发泄在上司身上,会被炒鱿鱼。发泄在同事身上,会被孤立。
发泄在陌生人身上,还有可能被打一顿。所以,他们在外面是个唯唯诺诺的好人,到了家里面,就是一家之主,甚至是个暴君。
不要觉得好笑,这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现象出现。父母企图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全都发泄在子女身上。
他们对孩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十分强烈。控制孩子,对他们来讲,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使,他们从心里瞧不起自己的孩子,说打就打,说骂就骂。
2、孩子的心理创伤
我们常说,我们要搞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很多父母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如果他们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而这种恐惧积累太多,是需要发泄出来的。那谁跟他最亲近,谁又容易被控制?自己的孩子首当其冲。
“孩子的性格因父母的性格而定型,并基于父母的性格进一步发展”。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创伤,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个心理创伤无法自愈,并且会伴随孩子终身。
父传子,子传孙,一代又一代,把这个痛苦传下去。别人家里有传家宝,这个家里有受苦包。孩子不是家庭的情感垃圾场,不应该承受这些痛苦的负面情绪。
在当今社会上,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能力去胜任父母一职。我们要明确父母的职责,避免出现“亲子角色颠倒”现象。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而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
大家都需要学习,但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容忍度。不要把孩子当成布偶玩具摆布,更不要把孩子当做情绪的发泄口。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爱,而不是家庭暴力。
叁
作者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的心理学家。多年来他一直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理论,解析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他于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并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书。
《长不大的父母》不仅仅是一本对需求不满的父母进行心理剖析的书,作者加藤谛三还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本书理解这些父母的心理,进而理解这个世界。当我们以为自己不是这样的父母,恰恰是我们最需要认清自己的时候。只有当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愿意与这个世界沟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在原生家庭里,我们或多或少都被父母伤害过。感谢科技的发达,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全新的教育理念。
家庭应该是个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简易的旅馆。我们可以选择与父母和解,也不会把这份伤害传递下去。我们有理由寻求改变,只为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是杰克小镇,有两个娃的超级奶爸。总结分享育儿感悟,当个有趣的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