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屠白起的老领导、雄辩胜张仪、一策奠定秦国霸业

秦国从偏居一隅到定鼎山河,历时六代人主,无数良臣猛将参与其中,司马错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是战国时期罕有具备开拓视野的人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为秦国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高瞻远瞩,最早认识到巴蜀之地的战略意义。

秦国在六国中一直被视为夷狄之地,被东方五国瞧不起,这一点与楚国非常相似。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秦国多猛将而少谋士,因此秦国统治者对东方各国人才偏爱有佳,春秋时的百里奚、战国时期商鞅、魏冉、张仪、范睢、蔡泽、吕不韦都曾为秦国出谋划策。

然而,东方各国人才来投奔秦国,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为了迅速建功立业站稳脚跟,难免出现急于求成的情况,很少站在秦国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和张仪对秦国用兵方向发生了分歧。张仪,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出于务实的考虑主张攻击近邻韩国。显而易见秦强而韩弱,攻韩胜算较大。司马错,秦国本土将领,出于本国长远战略利益出发主张征伐蜀国。这里省略二人辩论言辞若干,只说结果:“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司马错完胜。

秦国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占领了巴蜀富饶的土地,增加兵源的同时扩大了税源,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司马错的这一建议,对秦国最后在争霸中最终获胜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后世几代秦王,都要感谢司马错这一颇具前瞻性的建议。长平之战,秦国兵马粮草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赵国却再也派不出兵力支援;灭楚之战,王翦率军60万能与楚军对峙一年之久,同样是大国的楚国却没有熬下去的本钱。两个国家近百万人马交战,后勤保障意义不言而喻。综合国力的对比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二、军功卓著,大迂回战略最早实践者 。

战国时代秦国猛将如云,能称得上战略家的唯司马错一人而已。与其他人攻城略地杀人盈野不同,司马错一生以主将身份仅出征三次:两次伐蜀、一次攻楚,意义非常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伐蜀的意义前文已经说过,攻楚之战,司马错展现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天才的指挥能力。蜀地处在长江上游地区,所以打下蜀地以后,秦军占有地利,可以随时随地从蜀地出发,顺着长江一路向东进攻楚国。这种顺流直下的进攻方式一直被后世效仿:刘备伐吴、西晋灭吴、元灭南宋,一次次证明了司马错眼光的狠辣。当然,司马错是第一个付诸于实践的人。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从蜀地出发,直奔楚国黔中郡。打下了黔中郡以后,迫使楚国割让了汉水以北的地区,包括上庸之地也归属于秦国。从此,楚国只能仰秦人鼻息,包括首都等多处重镇时刻都处于秦军铁蹄之下。


第二年司马错的老部下白起领兵进入楚国腹地,先后打下了取鄢、邓等五座城池,攻占楚国都城,焚烧楚国先王坟墓,给楚国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用今天的眼光看,司马错、白起先后攻楚的军事部署,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大迂回、大包抄战略进行的军事行动,完全超出楚国君臣意料之外,也领先时代几十年。司马错的高超军事水平直接影响了白起,白起日后将蛙跳战术、黑虎掏心战术、大迂回大包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一路披靡所向无敌,到了长平之战达到巅峰。

司马错的军事思想和对蜀地的经营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无论是刘邦、刘备、诸葛亮等人无不以占据巴蜀继而图谋中原为战略方针。在这一点上,司马错不愧为顶尖战略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屠白起的老领导、雄辩胜张仪、一策奠定秦国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