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遗憾的《人潮汹涌》,它本可以成为一部出色的悲剧

昨天终于看了《人潮汹涌》,这部剧上映期间争议还是很大的。褒贬不一,但是票房肯定是扑了,让很多年纪大的影迷感慨刘天王的号召力不再。

说实在的,看这部电影真的是冲着刘德华去的,因为这个类型的剧,真的不属于特别具有吸引力的题材。看完以后,我更加相信,这是一部拍给中年人看的剧。

先来说说对这部剧整体的看法吧,前半部分拍的比较好,后面的剧情说实话有点乱,有点头大尾小,后继乏力的感觉。

这个故事的构思还是很有意思的,刘德华扮演的周全和肖央扮演的陈晓萌因为一次意外互换了人生。刘德华是一个有钱多金的杀手,他钱多得想要什么都有,但是却活在黑暗里,无法享受正常人的乐趣。而肖央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穷光蛋,想死都死不成,债台高筑。

这样的两个人,简直就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两个人互换人生后,竟然都爱上了对方的人生。他们在对方的人生里,得到了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之前很有名的那句话,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你。人们总是这样,忽略自己拥有的,而去羡慕别人拥有的。人生也总是在这样的羡慕中,错过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故事的前半部分拍的很感人,刘德华因为失忆,被迫成为陈晓萌,他来到陈晓萌的住处,发现那个“陌生的自己”竟然活得如此潦倒的时候,那种痛苦真的会刺痛太多人的心。

而另一面的肖央,他是主动选则了成为周全,当他一步步发现周全的富有时,他马上被这种梦寐以求的生活俘获了。他疯狂的挥霍,享受自己曾经幻想过的享受,沉醉在这种富有的生活中。

然而,当狂喜过后,他却发现了这种奢华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周全是一个杀手。当生活恐怖的一面显露出来的时候,他才发现所有想要的东西都是换来的。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片段,就是万茜在问刘德华,失忆以后是什么感觉时,刘德华说了一段话:“先开始是陌生,有一点紧张,但是随着越来越了解,会觉得很恐怖”。这段话虽然是刘德华说的,画面中却是肖央,可见他说出了两个人的心声。

前半段故事都是在讲两个人怎样去面对新生活的过程,刘德华是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生活虽然平庸,却又有很多快乐和幸福。然而他之前的身份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让人隐隐替他忧虑,当真相大白的一天会是怎样的惨烈。

而肖央却是在惊喜中发现了恐惧,他本有机会回到过去虽然平庸但却正常的生活的,然而最终欲望战胜了恐惧,于是他自己也一步步沉沦下去。

故事发展到现在,还是一个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核的故事,尤其是刘德华扮演的周全,他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外表光鲜,实际生活在黑暗里的杀手。这样的身份,注定了他的一切光鲜亮丽都是虚幻和短暂的,最终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可是,他的人生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里发生了转变,变成了陈晓萌的身份,一个穷困潦倒,却能够活在阳光下的人。失忆的周全爱上了陈晓萌的身份,虽然他记不起自己以前的事,但是内心里却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那是经常生活在黑暗里的人,对光明的向往。

这部分情节的设定,会让人想起《白夜行》中,那两个越陷越深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谨小慎微的活着,女主角雪穗的人生就像周全一样,虽然外表光鲜亮丽,背后却藏着太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们的人生就像生活在白夜里一样,永远无法直视阳光,也永远无法在阳光下行走。

然而,《白夜行》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让男主角背负了女主所有的罪恶,女主之前所做的一切,都随着男主角的死而被埋葬。男主角用自己的死成全了女主,让女主免受法律的制裁,女主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行走了。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女主虽然逃过了法律的制裁,可是她却出卖了自己最后的一丝人性。

男主虽然穷凶极恶,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可是他至少保留了一丝人性,为它所爱的人付出了一切。可是女主,她用那个与自己一路并肩作战的最爱之人的死,换来了自己的清白,这样的人生,她真的可以痛痛快快的活吗?

《白夜行》通过这样一个结局,带给读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因此成为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而《人潮汹涌》中,周全的设定也是如此的,从他失忆的表现来看,他并非一个人性泯灭的杀手。这样一个也许是误入歧途的人,他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他可以摆脱之前的错误人生,过上正常的生活,那该是多么幸运!

我相信,周全的这段人生反转,很多中年人看了都会深有感触。虽然普通人并没有误入歧途,走到不可挽回的境地,可是对于人生过半的中年人来说,生活一定有太多的遗憾。那些遗憾,虽然不会让人时刻铭记,可是却会在午夜梦回时,让人生出“如果当初”的幻想来。“如果当初…,也许人生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周全总有一天要为自己之前的人生负责,那么,当他有一天恢复了记忆,或者被警察抓住的时候,已经过上正常生活的他,又要如何面对?观众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又该如何评价?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影片的后半段却剧情翻转,成为了一部温情脉脉的生活剧,甚至剧中最关键的刘德华身份的设定,也从一个杀手转变成了一个利用特殊手段弄虚作假的中间商。他与被杀者串通,一起欺骗雇佣者,并且赚两份钱。通过这个设定,刘德华身份的罪行不成立了,避免了故事的悲剧设定,然而与此同时,这个构思所能引起的深度也随之消失了。

这正是观看这部影片的遗憾所在。本来正被影片抛出的这个问题吸引着做思考,结果一下子,因为刘德华的身份转换,问题戛然而止,变成了一部轻喜剧,可能会有人感觉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看主角生离死别的痛苦了,然而开头这个精良的设定也因此而浪费了。

另外就是,故事的后半段有一些槽点,还是很影响观影效果的。比如三个人设计救孩子的时候,刘德华和女老大的那段对决,本来很精彩,杀出的群演同事第一次的表现也想当精彩,让观众拍案叫好,结果又来了第二次,就不免有些乌龙了。

还有就是肖央和万茜扮演案发现场的戏,之前三个人演的那么用力,结果被女大老轻飘飘拆穿了,整个感觉情节的设定很没有想象力,就是那种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感觉。

除此之外,女大老的角色设计不饱满,虽然有对她过往惨痛经历的回忆,却并没有起到圆润这个角色的作用,因为这段经历,并没有在之后的剧情中得到呼应。这段经历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知道了她为什么一定要小九死,知道了她有个悲惨的过往。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谁的生活没有痛苦呢?

一个真正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让观众对这个角色有共情的设定,是需要这个角色做出自我突破,在这种自我突破中,观众看到了一种成长,感受到了力量。比如她虽然因为小九而失去孩子,却放过了万茜的孩子。这样后面的剧情对前面的铺垫有所承接,观众就自然会被共情,而不是有头没尾。

以上观点纯粹是本人的感受,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看个电影何必搞得那么深刻,这样美满的结局不是很好吗?生活已经够苦了,何必再看悲剧?这就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了,于我而言,这部剧始终是个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遗憾的《人潮汹涌》,它本可以成为一部出色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