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静心

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解脱,或佛道,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

在黄州那一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他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

他问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宁静?有印度的瑜伽术,有道家的神秘修炼法,为人提供精确的心灵控制法,保证可以达到情绪的稳定,促进身体的健康。

人身的不朽与精神的不朽是应当截然划开的,因为不管对身体如何看法,身体只不过是个臭皮囊。精神若经过适当的修炼,早晚会抛下这个臭皮囊而高飞到精神界去。身体的不朽,退一步说,至少包括一个可修炼得到的目标,就是延缓衰老,增长寿命。

长寿的目的包括身心两方面。在身体方面,其目的在求容光焕发的健康、体格精力的强壮,以及祛除缠绵的痼疾;

精神方面,在于求取心灵和情绪的稳定以及灵魂元气的放发。再加上朴质的生活,某些中药的辅助,便可返老还童。

苏东坡发现弟弟练瑜伽术后外貌上元气焕发。子由在童年时夏天肠胃消化不好,秋天咳嗽,吃药不见效。现在他说练瑜伽气功和定力,病都好了。

苏东坡在天庆观深居不出,则是练道家的绝食和气功,他大部分时间都练习打坐。这种功夫反倒在道家中发展得更高深,其实是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

中国佛教中亦有禅宗一派,专下打坐功夫,为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哲学之混合。

实由中国道教先有自然之基础,才能吸收瑜伽之要义。道家之特点在于重视自然的冥想沉思,重视由清心寡欲以求心神的宁静,尤其重视由修炼以求长生不死。

瑜伽的特点是全部身心的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的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入。这时胃中轻灵无负担,浑身处于一完全放松的姿势,深深地呼吸,身体则保持于非常容易得到氧气的状态,而同时并不消耗同等量的精力,而别的运动则不然,所以说养生之道再没有如此理想的。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了解,如果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家中练这种功夫,人的头脑可以锐敏到感觉出自身内在的生理功能的活动。因为在最后阶段,人的心灵活动可以脱离自己而成为自己的观察者。在更为微妙的阶段,心灵以旁观者之身,可以观察两个思想之间那段空白。

苏东坡流放于江湖,痴迷于灵魂的净化,亦为修心之道。意欲脱离尘世之喧嚣,怎奈世道不济,人生多舛,注定命运难改。

生活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富足或贫瘠,更关键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和心境。心中灰暗,你的世界便黯淡无光;内心阳光,生活便处处充满希望。热爱生活、心态积极的人总能够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请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正面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