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女性》: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文/学乃身之宝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这说明,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孩子独立,然后离开自己。

只是很多父母做不到,尤其是母亲,她们不愿放手,而这不愿放手的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玉珍老师在其著作《因为我是女性》中,给我们详细解释了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女孩,受其母亲影响更加深远。

侯老师认为,和母亲关系的好坏,会在日后女孩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伴侣及孩子的关系中再现,也会在工作中呈现出来。女孩的性格、情绪、行为模式、关系模式,等等方面都受到母亲的影响。

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多种类型的母亲,比如,共生的母亲、消失的母亲、自恋型的母亲、无回应的母亲,以及拒绝型母亲等等,一一给我们呈现母亲这个角色,对孩子养育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今天的文章,我将结合书中共生的母亲,来说说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走出这样的“命运轮回”。

1.共生的母亲,窒息的孩子

匈牙利病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玛格丽·马勒,把6个月前的婴儿期成为正常共生期,而之后的共生就是不正常的,即病态共生——无法区分“你是你,我是我'。

共生的母亲,就是想和成人的孩子有一种融合的感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没有心理边界。

侯老师在书中也指出:“婴幼儿和妈妈的共生是健康的,但如果妈妈很依赖孩子,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那么,妈妈在心理上就和孩子建立了一种'共生幻想"的心理契约。本着契约精神,孩子也需要把妈妈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这就是'共同依赖"的关系”。

就像电影《黑天鹅》中的妈妈和女儿妮娜就是这样一种病态的共生依赖关系。

妮娜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把她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切,还把她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和控制,比如,帮女儿检查身体、帮女儿剪指甲、不允许女儿有私人空间,等等。

妮娜妈妈把妮娜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指挥和操控,而对于妮娜来说,她的自主和独立,将被妈妈视为抛弃和背叛,最终,妮娜用结束生命的方式与妈妈“分离”。

可见,这种共生依赖,会让孩子窒息,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2.共生依赖的形成,更多是妈妈有严重的创伤性体验

侯老师说:“有共生依赖,就有共生绞杀。共生绞杀的母女关系,导致女儿无法活出自我。”

那么,为什么妈妈要和孩子共生依赖呢?

侯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共生的妈妈在早期有严重的创伤性经历。

也就是说,妈妈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和她们的妈妈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也无法在伴侣身上得到无条件的爱,所以才与自己的孩子共生,以满足自己缺失的爱。

就像电影《黑天鹅》中妮娜的妈妈,虽然影片没有具体介绍其童年的经历,但她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她的伴侣,也就是妮娜的爸爸是缺席的,她经常强调一句话:“我因为生下你而结束了舞台生涯的。”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作为母亲传递出来的绝望,女儿在她心目中就是她的承袭,在她眼中,就是她自己的作品,是她实现自己芭蕾梦想的工具,也成为了她的精神傀儡。

其实,如果妮娜的父亲和她们母女一起生活,情况或许会好些,因为妮娜可以处在三元关系里(她,爸爸和妈妈),而这可以让她有空间来自我成长。

另外,很多共生的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她们坚持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就像妮娜的妈妈,经常唤妮娜为“宝贝”,她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妮娜。

只是这样的爱,妮娜感受到的是控制,她忠诚地做妈妈心目中完美的女儿,但真实的她,并非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因为没有完美的人,于是她只能压抑妈妈一直禁忌的欲望,窒息地活着。

可见,共生的妈妈,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用孩子作为工具;无法满足做内心的需求,用孩子来填补。

就像侯老师说自己见过的很多来访者,她们一生都在给妈妈提供支持和爱,妈妈生命中缺失的爱需要女儿的养育来弥补,这时妈妈就变成了孩子,而这也就形成了代际传递,像一种“命运轮回”。

3.摆脱不愿放手的母爱,从学会分离开始

既然共生依赖的关系,是病态的,就应该被打破,那么,作为孩子,该怎么摆脱不愿放手的母爱呢?

侯老师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七个步骤:

第一步: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

第二步: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第三步:自爱·疗愈母爱的缺失;

第四步: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第五步: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

第六步: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七步: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在我看来,上述七个步骤,可以归结为三个步骤,即学会设限、接受现实和自我成长。

也就是说,作为孩子,想要摆脱令人窒息的母爱,首先要学会设限。

学会设限,就是要与母亲做到心理上的分离。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孩子心理上的独立会激发妈妈的创伤体验,妈妈会觉得自己被孩子抛弃了,会让她崩溃,进而陷入无法控制的恐慌中,所以她会寻找一切力量阻止孩子独立。

就像妮娜的妈妈,会用愤怒来让逼迫女儿吃下她买的庆祝蛋糕,所以妮娜很难摆脱妈妈。

侯老师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与妈妈划清心理边界的四个步骤:觉察、反思、拒绝和表达。

后来的妮娜也学会了拒绝和表达,她不顾妈妈的反对和好友出去玩,也敢拒绝妈妈,不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这些行为都在表明,她在改变和成长。

其次,要接受现实。

作为孩子,大多想通过设限来让妈妈改变,但很可能会失败,这时就要接受现实,即接受自己有一个不会爱自己,还喜欢用爱的名义来控制自己的妈妈。

当然,接受这样的现实,是艰难的,因为谁都渴望母爱,但唯有直面现实,才能走出痛苦。

可惜的是,影片中的妮娜无法接受现实,她曾试图开始自己的生活,但她担心自己破坏了她与妈妈建立的契约平衡关系,那种强烈因背叛而产生的自责和内疚感,让她一生致力于成为完美的女儿,满足妈妈内心的期待。

再次,要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会自爱。

侯老师说,自爱首先是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真正爱自己,然后是自我取悦和自我关怀。

其实,自爱就是告诉自己“自己是足够好的,是值得被爱的”,这才有能力化解母亲曾经带来的伤害,进而有勇气用真实的自己与现实生活联结,以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母子关系。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对自己有耐心,成长之路虽然艰难,但确实值得的。

写在最后:

其实,摆脱令人窒息的母爱,更多的是需要精神独立。

侯老师认为,精神独立有三个重要的部分:

其一,精神独立意味着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且能去践行。

其二,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思考能力且能自我反思。

其三,拥有一个勇敢的心,敢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敢于挑战世俗不合理、不公平的规则。

当然,这种精神独立,也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在自由——不被过去束缚、不被自我束缚、让情感流动、表达自我。

对于影片中的妮娜来说,或许她放弃那个拯救母亲的幻想,才能拥有精神独立和自由,进而成为自己—一个混搭白与黑的女人。可惜的是,她没有放弃。

《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虽然针对的是女性,但对于没有被母亲好好养育、好好疼过、爱过的男性来说,同样适用,因为自我救赎之路,都是相通的——学会透过母亲看见自己,联结关系疗愈自我,拥有精神独立和自由,成为更有力量的自己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我是女性》: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