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壮美三秦之关中八景8//七言排律·关中八景之咸阳古渡

     

      题记: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构成关中八景:华岳仙掌,东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彻城南。骊山晚照,披金秦地;曲江流饮,情绕长安;灞柳风雪,三春送暖;太白积雪,六月亦寒;草堂烟雾,诗画相连;咸阳古渡,名闻千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

七言排律·咸阳古渡古风存

咸阳古渡古风存,渭水新航新浪奔。

戍马远征西域地,皇恩安抚吐蕃门。

思乡蔡琰悲身世,送友王维别梦痕。

顿足牵衣拦道哭,伤心把酒动人魂。

三桥镇裂毕原暗,一炬灰飞帝国尊。

杜甫兵车行咏史,咽喉要塞夕照暾。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咸阳古渡几千年,名闻遐迩。赞曰: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

      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李商隐有诗云: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从长安城到咸阳桥,送行送出一天的路程,颇有送君千里的情谊。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就是在此为朋友饯行所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位于河南街村主街道直下渭河发现古桥桩。

      咸阳古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古渡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文物,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丝绸之路也称为佛教之路,咸阳古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隋唐佛像,为研究当时佛教文化活动以及中原和西域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古时的咸阳桥已不复踪影,咸阳市在渭河上架起了新的咸阳桥。咸阳桥不仅留下了名字,更留下了千年传唱的《渭城曲》。我们听到的就是这首曲子, 它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阳关三叠》,想象人们曾以此送客,一唱三叹,其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西安的东西两侧,有两座桥很著名,一座是城东的灞桥,一座是城西的咸阳桥。两座桥都因离别而著名,也各自延伸出了“关中八景”中的一景,城东的是“灞柳风雪”,城西的是“咸阳古渡”。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 “咸阳古渡”有“秦中第一渡”之称,是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国都,咸阳被世人熟知。这座古城背原面水,形势险要。其所背靠的原称为“北坂”或“毕原”。原下不远处滔滔渭水奔流东去,宛似一条游龙。这段渭河也就是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东来西往的人必须从这里渡过渭河,然后才能东出函谷,或向西踏上丝绸之路,于是也有了“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从何时兴起?这个问题似乎难以找到确切的时间,也许要追溯到渭河两岸开始有居民生活开始。陕西秦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在咸阳市文物局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祝烨告诉记者:“咸阳古渡繁荣于秦汉时期,自秦汉以来,此地称为杜邮或渭城,即长安通往西方诸国的渭水渡口。陕西地方志曾有记载,渡口自古建有木桥,是关中西通西域,南往巴蜀的交通要冲。秦时官府正式在此架设桥梁,固有‘渭水贯河,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描写。行人站立渡口桥头,可西望雄伟华丽的秦宫殿。”

      提起咸阳古渡,就不能不说到渭河三桥,渭河三桥包括东渭桥、西渭桥和中渭桥。祝烨说:“因为古代的渭河渡口大都依桥而设,以取地利和桥梁之不足。渭河上最大的几个官方渡口都是依渭河三桥而建的。”其中东渭桥是汉景帝刘启五年在高陵县耿镇渭河上建的;汉武帝建元三年又在渭河东岸马家寨与曹家寨两村之间的文王嘴附近建起了西渭桥(也称便桥或便门桥);而中渭桥则是秦昭王始建,到汉代重修,在今渭城区窑店镇南的东龙村。咸阳古渡的遗址就位于西渭桥的附近,所以咸阳古渡也有西渭桥渡之称。汉代修建帝王陵是东西渭桥营建的直接原因,不过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后,这里已成为丝绸之路的桥头堡,送行去西域这里是必经之路。通过渭河只有两种方式,要么通过桥,要么通过古渡,据说渭河上或桥或渡,并存了很长时间,也许一段时间以桥为主,一段时间以渡为主,但究竟何时靠桥,何时靠渡,如今已不可考。

      唐时,西渭桥更名为咸阳桥,昔日之便桥成为一座见证了离愁别绪的“离别之桥”,古老的渡口也曾见证了多少离别的泪水。虽然唐朝从军或出使西域是令人仰慕的壮举,但西域一带当时还比较荒凉,生活水平与风土人情都和中原大不相同。送客至此,心中不免悲伤。因而,我们能感觉到在咸阳桥的送别辞和灞桥送别辞的情绪是颇不相同的。唐代很多诗人都写诗描绘了当时的心境,最著名的当属王维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尤其是最后一句,至今听来仍有一种浓重的悲凉。

      虽然是离别之桥,不过咸阳博物馆原馆长李宏涛介绍,唐代的咸阳古渡已经非常繁华了,白天桥上车马穿梭,晚上城门关闭,舟船开始工作,把货物摆渡到码头。码头附近建有“西市”,来往于长安的商旅、马帮、驼队必在这里歇脚。桥头两岸,贩夫走卒,人马喧闹,歌舞升平,一派繁荣。

      咸阳渡,在治城南。明嘉靖中以舟为浮桥,岁可常通。其后冬春有桥(其费由粮赋项下开支,作正报抵,岁不得过三千元),夏春仍以舟渡。通陇通蜀,过客众多,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渡。

      自两寺渡至治城,河宽仅里许,俗名十里狭,非若上下流之可容多水也,故可以舟渡,或以木桥而不可为石桥。以石柱林立,水涨时不能畅行,又有禾草(俗名河络柴,水涨则有)以塞其眼,势必泛滥横流,不但南乡被淹,而县城且不可保矣。冯玉祥驻咸,可颂者多,惟议修石桥人皆危之。乃或以为德政,而又惜其未修焉。

  安刘渡,在县东三十里。旧志因安、刘二氏近渡故名。或谓因诛吕安刘名。又名嘉麦渡,以地产嘉麦也。今为左所渡。

  中桥渡,在安刘渡东十里。即古中渭桥所,唐乔谭有记:

  “自鸟鼠穴者兹水广矣,依凤凰城者兹桥壮矣。水朝巨海而不竭,桥通大路而居要。不然岂自秦至我唐,六干甲子而独存也?稽厥弘道率兹帝圻侯天根之见,当务农之暇,司金司土鸠而集也,水工土工速而至也。挥刃落雪,荷锸成云。京兆尹紫绶而董之,邑吏墨绶以临之。远迩子来,结构勿亟。无小无大,咸称天休;经之营之,不愆于素。丹柱插于坎险,朱栏赩而电炫。乃虹引成,势犹雀填,就功连横,直抵禁苑。南驰终岭商洛,北走滇池鄜畤。济济有众,憧憧往来,车马载驰而不危,水涝起涨而转固。人思启者,吾其有济。赩赩赫赫,轰轰阗阗。且周穆之驾鼋鼍振千祀也,东方之聚鱼鳖称一时也。孰若我由之而必达,凭之而必安。若以匹敌,夫何远矣。遂因行迈,睹兹崇饰,将刊石以表迹,敢搦札以纪事。赤奋岁流火之月也。”今名千家渡。

  庵阳渡,在县西五里。

  两寺渡,在庵阳渡西五里。先是三里桥以木为之,重车行其上辄摇动,一遇大雨桥板或漂去。西路车马往省者,多由文昌桥渡丰,两寺渡颇冲繁。自三里桥易石柱后,仅以小舟渡行人矣。

  西闾渡,在两寺渡西十里,其西有吕村故名,今废。

  仇里渡,在西闾渡西三里,俗名麻子渡。旧志:苏不韦能报父仇,以渡近其家,故名。久废。

      “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2001年重现人间。

      今天,横跨市区的渭河上已经架起四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和四座铁路桥,还有西宝高速公路桥,成为关中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咸阳湖”的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西自西宝高速公路渭河桥,东至机场高速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00米。生态景观工程主要包括绿化、亮化、美化两岸的滩地及岸坡,主要以秦文化为主线,加上绿化、美化,形成咸阳特有的渭水历史文化景观。游客来这里探寻古渡遗址,在怀古的同时,更感慨时代的变迁。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将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

      咸阳古渡的消失,是历史的变迁,以渭河为中轴线长达100多里渭河生态长廊,成为西咸一体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正是那传说的秦代阿房宫的历史延伸。这正是:太公直钩为钓相,商鞅变法国富强。弄玉箫吹咸阳城,横扫六国号始皇。千年古渡今重游,壮丽胜似秦汉秋。绿洲园林映碧流,不见艄公一叶舟。

      位置:南阳街与渭阳东路交叉口东50米。

              2020.08.09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壮美三秦之关中八景8//七言排律·关中八景之咸阳古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