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用于新的搜索起点给定两个整数 n
和 k
,返回范围 [1, n]
中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
你可以按 任何顺序 返回答案。
示例1:
输入:n = 4, k = 2
输出:
[
[2,4],
[3,4],
[2,3],
[1,2],
[1,3],
[1,4],
]
示例2
输入:n = 1, k = 1
输出:[[1]]
提示:
1 <= n <= 20
1 <= k <= n
如果我们只考虑n=size
大小的数组中取k=2
个元素的组合情况,可以用两个for循环来写:
for(int i=0;i<=nums.size();i++){
for(j=i+1;j<nums.size();i++){
cout<<nums[i]<<","<<nums[j]<<endl;
}
}
如果k=2
,我们确实可以用两层for循环来解决。
如果k=3
,我们可以再加一层for循环,比如:
for(int i=0;i<=nums.size();i++){
for(j=i+1;j<nums.size();i++){
for(int k=j+1;k<nums.size();k++){
cout<<nums[i]<<","<<nums[j]<<","<<nums[k]<<endl;
}
}
}
但是,如果集合更大,k=50的时候,我们不能写50个for循环来寻找这个子集。
也就是说,此时直接的for循环嵌套已经无法实现了。
我们需要使用回溯算法来模拟,实际上回溯算法也是模拟了这样的过程。
回溯算法通过递归来控制有多少层for循环,每一层递归都是一个for循环。
我们画出k=2情况下的树形结构,如图:
可以看出,我们所有的结果都放在叶子节点上。
在2的分支里,我们如果不删掉1,就会多出来2 1这个分支,但是2 1和前面的1 2重复了,因为本题是组合而不是排列。如果是排列的话,子树节点需要留下1。
同时组合的元素不可以有重复,所以子节点的2本身也不能有。
也就是说,我们取2,剩余集合就是2后面的。取3,剩余集合就是3后面的。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需要通过每次递归传入startIndex参数,来控制每次搜索的起始位置。
//参数:一个组合就是一个一维数组path,还需要一个二维数组result来存放组合结果
//这两个参数可以放全局变量也可以不放,参数过多影响可读性可以放全局
//除此之外还需要n和k,还需要startIndex,来控制搜索起点
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path,vector<vector<int>>&result,int n,int k,int startIndex){
//终止条件,找到了大小为K的组合终止
if(path.size()==k){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单层递归逻辑,也就是单层搜索逻辑
//树形结构中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for循环,从startIndex开始遍历剩余元素
//n就是传入集合的大小
for(i=startIndex;i<=n;i++){
//path搜索路径上的元素,先把第一个放进来
path.push_back(i);
//下一层递归,i+1和startIndex+1?
backtracking(path,result,n,k,startIndex+1);
//回溯,把之前的元素pop出去
//也就是说,取到[1,2]之后就把2弹出!才能继续取3和4!
path.pop();
}
return;
}
pop
出去,开始遍历2开头元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startIndex
在第一层递归的时候,它的值一直都是1!所以后面遍历每一个不以1开头的都会出问题,因为这一层的startIndex一直都是从2开始找的!//这里如果用值传递就会没有输出,因为改的是副本,没输出一定要考虑是不是传递错了
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path,vector<vector<int>>&result,int n,int k,int startIndex){
//终止
if(path.size()==k){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单层递归
for(int i = startIndex;i<=n;i++){
//加入路径
path.push_back(i);
//找到i开头的所有组合 12 13 14
backtracking(path,result,n,k,i+1);
//回溯,去掉1开始找2开头的,如果传入startIndex+1那么找2开头的就会出问题了
path.pop();
}
return;
}
vector<vector<int>> combine(int n, int k) {
vector<int>path;
vector<vector<int>>result;
int startIndex = 1;
backtracking(path,result,n,k,startIndex);
return result;
}
传入数组的时候用了值传递,值传递只会修改副本!
如果使用了值传递,当 backtracking
函数返回时,任何对 result
的修改都不会影响到函数外部的 result
,也就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主函数的result仍然是空的,所以输出为空。
应将result改为引用传递。
如果递归参数引用写成了startIndex+1,那么会导致以下输出:
我们会发现多输出了几个结果,包括[2,2],[3,2],[3,3],[4,2],[4,3],[4,4]。
因为递归的过程中,重点是需要让for循环不再遍历之前已经遍历过的数字!而当回到第一层递归,把1pop
出去,开始遍历2开头元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startIndex
在第一层递归的时候,它的值一直都是1!所以后面遍历每一个不以1开头的都会出问题,因为这一层的startIndex一直都是从2开始找的!
所以,才会出现[2,2],[3,2],[4,2]
这样的结果,因为返回第一层递归开始确认下一个元素的时候,startIndex的值是这一层递归的值!也就是第一层递归startIndex一直=1!!
startIndex并不是通过本身的值改变来控制搜索起点!startIndex是一个为了改变for循环初始值设定的参数!每一次递归都会更新startIndex,为了让for循环能够跳过已经包含过的元素,从新的位置开始!
当startIndex
这个参数被赋值为i+1
的时候,我们就相当于控制了for(i=startIndex,i
虽然 直接传入startIndex+1
看似也能完成这个效果,但是只能在递归第一个元素的时候完成 !只有当我们传入第一个元素的时候,才能保证第一个元素后面跟着的元素和第一个本身不同。但是,当我们把第一个元素pop出去,开始搜索第二个元素为首位的组合时,startIndex还保留了递归第一层的时候的那个初始值,也就是1,那么此时还是会遍历第二个元素!因为第一层的startIndex的初值并没有变化!
每一层递归都有它自己的 startIndex
值,而这个值在这一层递归中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当我们在递归调用中使用 startIndex+1
时,实际上是在使用当前递归级别的起始索引加一,而不是 path
中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值。
所以,当我们想要调用path
中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i+1
,而不是startIndex+1
。这就是我的逻辑错误,从第二个元素开始输出重复组合的原因。
回溯法虽然是暴力搜索,但是有时候也是可以剪枝优化的。
例子:n=4, k=4 时候的情况
当我们取2的时候,剩余的元素是3和4,此时一共就只有3个元素,怎么搜也不可能搜到path.size()==k
的情况了。
这个情况就可以做剪枝,也就是如下图所示的情况
因为剪枝剪掉的是有深度的分支,所以说节省了一部分时间开销。递归深度的示例如下图所示:
完整的树形结构 via代码随想录:
void backtracking(int startIndex,int n,int k){
//直接开始写单层递归
for(i=startIndex;i<=n;i++){
path.push_back(i);
backtracking(i+1,n,k);
path.pop_back();
}
}
在原来的递归中,遍历了所有的子孩子,但是实际上可以不遍历这么多的子节点,比如上图的情况,234都不需要遍历。
因此如果要做剪枝,我们就需要在循环结束条件i<=n
这里做文章。
剪枝的情况是n=4, k=4,取出第一个元素1之后,再取2,后面剩下的需要被选取的元素就不够了。path是已经被选取的元素个数,还剩下需要被选取的元素个数是k-path.size()
,得到我们还需要选取的元素个数。
之后,我们需要计算,元素选取至多从哪个位置开始。至多是指,例如n=4, k=3,那么至多从2开始选取元素,再往后就不可能再有符合要求的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计算剩余可选的元素的上限索引。
n是总的元素数量,k是目标组合的长度,path.size()是当前已经选择的元素数量。 (k - path.size())
就是还需要选择的元素数量。如果剩余的元素数量,从i到n的元素,也就是n-i+1
<(k - path.size())
,也就是小于还需要选择的元素数量,那么就不可能再构建出长度为k的组合了。
因此,我们得到的终止条件就是n-i+1
<(k - path.size())
,也就是i>n-(k-path.size())+1
是不满足条件的。所以终止条件应该改成:
i<=n-(k-path.size())+1
。
当我们很难一下子得到i的循环终止条件的时候,可以尝试先列式子再左右移项!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 i为本次搜索的起始位置
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path,vector<vector<int>>result,int n,int k,int startIndex){
//终止
if(path.size()==k){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单层递归
for(int i = startIndex;i<=n - (k - path.size()) + 1;i++){
//加入路径
path.push_back(i);
//找到i开头的所有组合 12 13 14
backtracking(path,result,n,k,i+1);
//回溯,去掉1开始找2开头的,如果传入startIndex+1那么找2开头的就会出问题了
path.pop();
}
return;
}
vector<vector<int>> combine(int n, int k) {
vector<int>path;
vector<vector<int>>result;
int startIndex = 1;
backtracking(path,result,n,k,startIndex);
return result;
}
在没有剪枝的版本中,递归会遍历所有可能的路径。在有剪枝的版本中,当知道某条路径不可能达到目标时,就会停止沿这条路径的搜索,转而搜索其他可能的路径。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的路径长度已经达到k,就不必再继续搜索。如果还需要选择的元素数量超过剩余元素数量,也不必继续搜索。这就是剪枝。
从时间复杂度的角度来看,剪枝并不能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回溯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
,这是因为需要遍历所有可能的路径。尽管剪枝可以减少搜索的路径数量,但不会改变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所以时间复杂度仍然是O(n!)
。
但是,剪枝可以显著减少实际运行时间和空间开销。因为剪枝可以避免搜索那些明显无法达到目标的路径,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搜索的路径数量,从而减少计算量。具体节省了多少开销,要根据输入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n和k的具体值,以及剪枝策略的有效性等。
如果我们不能立即得出循环终止条件,可以通过列出所有相关因素的数学关系来解决。
比如在这个例子中,需要确保剩余的元素足够多,以便构建长度为k的组合。然后,可以将这个逻辑关系式表示为数学式子:
需要的元素数量 <= 剩余的元素数量
即可得到:(k - path.size()) <= n - i + 1
然后解这个式子,再得到i的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问题的逻辑关系中得出终止条件剪枝的具体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