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在为谁而学?

文:天涯草

先分享一个心理学故事。【原文出自《七个心理寓言》作者:武志红,摘录时有删减。】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言归正转。我所执教的这一批八年级学生,个个都是聪明过人。遵照故事里的方法,每次后勤处需要义务劳动,我都会先告诉他们奖励,然后他们就会宁可浪费十来分钟的课程,也不愿错过一次出卖劳力换取奖励的机会。也许,在他们心里,上一堂不喜欢的课,真不如付出体力换取微不足道的奖励划算。

私下里了解,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喜欢上课,而是因为在小学阶段没有刻苦学习,打好根基。记得七年级下半年刚到这里的时候,曾做了一个多月班主任。根据第一次模考的结果,我为他们制定了帮扶小组,并且每天晚上都会在我的值班室进行效果测试。

一个简单的对顶角特征,尽管他们的数学老师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很多人依然搞不懂正确的定义。我只有苦口婆心地在地上一遍一遍地讲给他们……

转眼间,他们已经成长到八年级快要毕业了,我不做班主任也有一年多的时间。晚自习上,我随口问了一下有理数的定义,全班竟然还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我再问4的平方根是多少时,只有几个人模棱两可地回答是2。

曾经当了个把月的班主任的我有些心酸,真的不知道他们一天在学些什么,记些什么。三令五申让晚上带一本书进宿舍,可是清一色的不执行。

我终于想起来了,这个故事是我才到这所学校,第一堂课讲「学习的意义」时穿插的故事。一年多了,仿佛从我不再做他们的班主任之后,他们的心一夜间颓废。没办法我只有大言不惭地答应他们以后我的晚自习给他们补习数学。

人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看着他们不进步反倒退步,我这个做「父亲」的心急如焚。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懒惰,如此不愿吃苦?但愿这不是通病,只是发生在这些留守或者单亲的孩子身上!

祝我的学生们都能够认清使命,理清思路,做新时代又红又专的人,千万不能自暴自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你在为谁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