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读韩愈《伯夷颂》——领会写文章的造势之法

从本文可以看出,逐层推进的排比句式,是将文气一步一步推向顶峰的妙法。我能想到的作者,包括孟子,毛泽东都是善用此写作法的高手。

本文虽是颂伯夷叔齐,正如林纾所言,作者何尝不是此种特立独行,即便举世非之亦勇猛直前的正直之士。所以,韩愈不过是以赞颂伯夷叔齐之名向世人宣示自己的人生原则而已。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 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这种充满原则和胆气的人生信条,对于现代人而言,何尝不是一条很好的警策之鞭呢?

伯 夷(1)颂

韩 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 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开篇铺陈何谓“特立独行”的三条标准,气势如虹,打开了局面。)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通过排比逐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使文气冲破天际形成无尽的气势。)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崪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三重类比,排比,进一步造势。)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2)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3)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 未尝闻有非之者也。(第二段转折,收住文气。)彼伯夷、叔齐(4)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馀;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急转直下,通过古今对比以讽喻现实,为最后点明本文主旨作铺垫。)夫圣人(5)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 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呼应前文。)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前面一波三折,只用最后一句点明全篇主旨,实乃画龙点睛之笔。)

〔注〕

(1) 伯夷: 商末孤竹君的长子。相传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他,他逃避。两人先后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曾劝谏。武王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饿死。

(2) 微子: 殷纣王庶兄,名启。数谏纣不听,去国。周武王灭商,他称臣于周。后封于宋,为宋国始祖。

(3) 武王: 周武王。周文王子,名发。起兵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周公: 姬旦。周文王子,辅助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封于鲁。武王死,成王幼,周公摄政。曾东征平武庚、管叔、蔡叔。相传周代礼乐制度均为他所制订。

(4) 叔齐: 商末孤竹君的次子,伯夷弟。详注(1)。

(5) 圣人: 指周武王、周公。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29读韩愈《伯夷颂》——领会写文章的造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