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梁惠王上篇2——贤者而后乐此①:原文详解·什么才是真正长久的快乐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一次呢,孟子又见梁惠王了,“王立于沼上”。“沼”,就是池塘。然后梁惠王接待孟子,“顾鸿雁麋鹿”。这个顾鸿雁麋鹿,可能是当时奢侈的娱乐活动,就好像我们今天走到这个客厅里边,发现董事长正在打游戏。所以梁惠王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贤者亦乐此乎?”

其实在咱们今天看来,看看鸿雁麋鹿这样的东西,这算什么糟糕的事呢?请大家注意,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梁惠王一套“地躺拳”的打法。什么叫“地躺拳”的打法呢?就是我先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你上次讲我不讲仁义,觉得我不是什么好人,那我告诉你,我确实不是什么好人,而如果你是好人,那你怎么也喜欢这个呢?

梁惠王故意把孟子拉到他设定的这么一个环境之下,然后说你也喜欢这个呀!就是这种状态。它是一种对立的状态:他认为我不贤,你贤,但你这个贤者你也别跟我装。因为你这个贤者也喜欢玩,你也喜欢娱乐,你也喜欢看这个鸿雁、麋鹿、沙鸥翔集。

孟子怎么说呢?注意,如果是一个境界不高的人,或者是一个真的被这套“地躺拳”打法打败了的人,他可能会这样讲:他会说他也是人嘛,然后就跟着梁惠王一块玩。

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把你的身段放低了以后,把你的操守抛弃在一边,你觉得你跟他能够打成一片——对不起,你失去了对他影响和教化的机会。所以孟子没有往那个方向走。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什么意思呢?真正的贤者,才能够感受到这件事情的美好。你看这句话多厉害啊,这句话是一下子把梁惠王从地上扶了起来。孟子说,其实你的境界不低。

看到一个老师的发心是多么重要了吧!就是这个学生认为说我是一滩烂泥,我没办法,我这个人就这样,我很多毛病,然后老师说你不要放弃自己,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不是一个贤者的话,你都没法感受到站在这个池沼之上的快乐。

为什么呢?“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一个真正能够有一份贤心、去欣赏一份闲情逸致的景色的人,其实他内心是能够放得下的。放不下的人看着那番景色,心都是乱的。

就像钱锺书先生讲的,说你洗了一件衣服觉得很愉快,你喝了一杯茶觉得很愉快,并不是那个衣服和那个茶给你带来了快乐,而是你心中无事。

你看,孟子用这句话一下子把梁惠王拉到了自己的这个高度,告诉他说:只有一个人真正成为了贤者,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有这个东西也乐不起来。

接着孟子开始念诗了。孔子在《论语》当中讲“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你不学诗,你跟这些高端人士没法交流。他说:“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这是讲周文王。周文王开始“经始灵台”,就是开始规划造一个灵台,“经之营之”就是规划、经营这样的诗句。

然后“庶民攻之”,老百姓跑来帮着周文王一块儿修。“不日成之”,就是没有几天就把它做好了。“经始勿亟”,就是文王跟大家说,不要那么着急,咱们慢慢来。“庶民子来”,就是老百姓向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地涌过来。“王在灵囿”,就是王在自己修建好的园林里。“麀鹿攸伏”,麀鹿就是母鹿,母鹿非常安闲地趴在那个地方。“麀鹿濯濯”,这些母鹿身上的皮毛显示出耀眼的光泽。“白鸟鹤鹤”,白色的鸟羽毛光洁。“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就是王在这个池沼旁边,满池子的鱼就往外跳。这个“于”是一个语气词,“牣”就是满满的意思。“于牣鱼跃”就是那一池子鱼在那儿跳。

孟子把这段诗念完了,这段诗讲述的是文王修灵沼和灵台时候的状态。文王要修灵沼和灵台,老百姓踊跃地来帮他。修建完了以后,文王往那儿一站,连周围的鸟、鹿、鱼都特别高兴,这是《诗经》里面这段诗。诗说完了以后,这个孟子接着讲:“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你说文王有没有动用民力呢?他也动用了,他动用了民力来做台做沼,而老百姓“欢乐之”,很高兴,然后“谓其台曰灵台”,把这个台的名字叫作灵台,把这个沼叫作灵沼,代表着喜欢、祝福的含义。“乐其有麋鹿鱼鳖”,就是我的国君有麋鹿鱼鳖,我很高兴。“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周文王那个时候的人,跟老百姓一块儿开心,周文王的公园,老百姓能进来,他们可以看,所以他们就高兴。

《汤誓》这里边描写的是桀,大家知道每一个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基本上形象都不太好。这个桀据说是很糟糕,他曾经把自己比作太阳。他说我就是太阳,所以你们一定要被我所照耀。当桀说自己是太阳的时候,《汤誓》里边记载老百姓的话是怎么说的呢?老百姓唱歌说:“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就是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会死,你死了我跟你一块儿死。当一个国王认为自己是太阳的时候,而他又是一个很坏的国君,老百姓愿意跟太阳一起灭亡。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教育皇上常用的一段典故。然后,“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一段我们把它总结为与民同乐。梁惠王试图放低自己的身段,告诉这个孟子:我就是这么一人。你如果不喜欢,你干吗也来跟我一块儿看呢?这个姿态是很低的,而且他使用的是“地躺拳”,很难对付。但是孟子在努力地寻找梁惠王身上的优点,这是一个教育家的本质。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且把它不断地放大。

孟子说:你喜欢这个东西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你得像周文王一样的喜欢。你像周文王一样的喜欢,你跟你的老百姓一起喜欢这个东西;同时老百姓也爱你,老百姓也希望你能够过得更好,这时候你喜欢他,没有任何的错误,这反倒是王天下的先兆。

所以,这一段告诉梁惠王与民同乐的重要性,他想用唤醒自尊的方法来试图教育点醒梁惠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一)梁惠王上篇2——贤者而后乐此①:原文详解·什么才是真正长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