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和科技现代化之所以在西方产生,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
1.中国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在宋代之前,由于在科举考试中侧重天文历史地理经济,所以能培养出很多沈括这样的大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改革家。
科学技术在宋代时候达到了顶峰,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出现在这个时候,这时候风能和水能已经被应用于纺织机。人们已经了解了机械活塞运动,与发明蒸汽机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时候,宋朝的儒学研究却转向了——宋明理学,让中国进入了一个保守的思想禁锢年代,科举考试也只考察对于古典文献的理解。这从根本上切断了人才发展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可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什么书才高?读理学著作。这时对工业技术、科学知识的态度,是被广大士大夫阶层所不屑的,认为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不值得有识之士去研究。
但对于科学技术的轻视,还不足以成为工业革命不能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在更深层次上,是因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因此带来的君主权利的削弱。使得环大西洋经济贸易得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发生、成长。最终成为了控制全世界的经济力量。
工业革命和科技现代化能够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因此而发展起来的环大西洋经济。(李录《文明、现代化、投资价值与中国》)
而中国在比哥伦布航海早70年就已经发展了高级的航海技术,郑和已经成功地下了西洋。这时候中国掌握的航海技术已经足以让国人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为什么郑和或其后继者没有继续发现南洋、太平洋、印度洋等等,或者干脆发现美洲大陆?
答案是令人惋惜的。这也是第二次中国和工业革命的、科技现代化失之交臂。
-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明朝宣布了禁海锁国,郑和的航海记录被销毁。
这等于是失去了发展一个环南洋、太平洋、印度洋商贸圈的经济机会,也就间接等于明朝政府为自己再次关闭了进入工业现代化的大门。
到了清朝,其实也还是有机会,发现和西方的差距,进而效仿西方,发展出民族工业。就算不能够在落后中崛起,至少差距没那么巨大。
遗憾的是,这时的中国,因为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皇帝的权威无比稳固,中国再次失去了一次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机会。
世界上最发达、最稳固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中国皇帝的权威在此时已经大到不可想象。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违拗皇帝的可能。哪怕是像乾隆这样的明君。他在学习了西方的数学知识之后,得出结论,虽然西方的数学在某些方面比我们还强,但是数学的原理毕竟源于道德经,所以他们掌握的知识也只是我们所掌握的一部分。
英国乔治三世的表兄马戈尔尼勋爵带领一个代表团,觐见中国的康熙皇帝,带来了英国当时工业社会很多现今的物品和技工产品,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地理仪器,枪炮车窗模型和玻璃镜。
然而乾隆却再一次将这次机会拒之门外,他给马戈尔尼回信说:你们的东西是不错,但是我们中国历代接受世界各国的朝核,他们都是带最好的东西进贡给我们,你们的东西也就是这些进贡品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样吧,就把我们中国的绸缎和文玩器具给你们一点,拿着回去谢谢你们英国的国王。
即不能发展其一个环南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经济商贸圈,又拒绝加入环大西洋经济共同体。
如果说前两个原因还有天时和地利方面的因素惨杂在里面的话,第三个原因则是最根本的、源于人本身的内在原因:
- 夜郎自大,附会牵强。闭关锁国,不思进取。
过度集权诞生了无边的权利,皇帝一个人的目光短浅造成了整个中国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历史性倒退。
事实上,作为特使的马戈尔尼在评价中国的清朝政府时这样说:
这个政府严格来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统治,自从北方或者满足政府以来至少100年没有改善、前进,或者更准确地说反而倒退了,当全世界科学领域正在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近代史上,关于工业革命和科技现代化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这个问题,曾经引发很多爱国人士的情感波澜和痛苦思索。
只有勇敢面对结果,才能登上进步的第一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