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咖啡
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人们很容易被自己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限制,一个团体或公司也是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世界咖啡让参与者从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人们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世界咖啡是一种对话、集体交流的方式,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让参与者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对话。一般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坐在咖啡桌旁促膝而谈。通过几轮的汇谈,除了桌主外,其他人均可在每轮时间截止时,自由选择其他组,参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
“世界咖啡”是一种新型集体研讨方法,与中粮团队学习的各种方法同源自组织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更加自由、灵活、随意。国内有的实践者喜欢叫它“茶馆汇谈”,这更贴近中国文化。好像你进了茶馆,在这桌聊聊,到那桌谈谈。于是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听到了很多新信息,闪出了很多新点子。强于茶馆的是,这些收获是在一定结构下进行的。不仅是个人的,更是组织的。
彼得·圣吉认为:“世界咖啡”不是一种集体研讨的技巧,而是营造了一种适合我们共处的自然状态,符合我们天性的东西。
“世界咖啡”和中粮团队学习有什么区别
“世界咖啡”一般的过程与中粮团队学习差不多,设定讨论的主题,将参会者分为若干小组,研讨并形成集体大智慧。区别在于,“世界咖啡”“组”的概念是灵活的,“桌”的概念是固定的。每桌只能4-5人。它会设若干轮讨论,每轮研讨20-30分钟,之后学员会在各桌自由流动,形成新的小组。一般每桌会保留桌长,催化研讨,收集创意,向下一轮新加入桌的学员介绍已有讨论成果,并引导更深入的研讨。
有什么特点
“世界咖啡”自由、灵活、随意的特性表现在,会场的布置像是咖啡馆,四五人一组的小方桌就是咖啡桌。大家衣着休闲,翘着二郎腿,喝着咖啡,甚至晒着太阳研讨问题。更加灵活的“世界咖啡”甚至在研讨时,学员也会端着咖啡,到别的组去转转、听听、说说。连茶歇都是大家端着咖啡在各桌张贴在墙上的研讨成果前品头论足。
适合什么类型的研讨?
这样自然的状态,很适合以战略务虚、经验交流、激发灵感、探寻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构建一种知识分享系统、问题分析系统、关系梳理系统。
时间要在1个半小时以上,或者几天时间。可以专门搞几天的“世界咖啡”会议,也可以搞成某次会议的热身。
适合什么样的人参加?多少人参加?
“世界咖啡”的形式随意,但对参加人员的要求很高,非常提倡人员多样性。领导,专家,内、外部实践者,各专业人员等等。这样才能碰撞出知识和智慧。他很反对根据行政级别挑选参会人员,更主张邀请那些可能会被汇谈结果所影响的行动参与者,以及会提出独特视角的参与者。那些认为研讨问题无关痛痒的参会者只会成为会议的破坏者。
“世界咖啡”从12人规模到一千多人的规模都开展过。但每桌四五人的规模是不变的。当然最适合还是中小型的研讨。如果人员少于12人,还是以传统研讨方式为佳。
强调环境的营造
“世界咖啡”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本乎自然。所以会场要选择宽敞明亮的地方,天气好时甚至是室外。会场要“聚气”,大小要适合人员的流动和声音的适度传播,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到效果。桌子上要摆放咖啡或其他饮料、彩笔、白纸,甚至是一些装饰物。会场上要有茶点、绿植。随时把研讨成果大白纸、图画和海报张贴到墙上。有的“世界咖啡”甚至还有背景音乐。
除了硬件气氛的营造,还有软件气氛的营造。主持人和组长应该是热情的邀请者,适度的玩笑以及热门话题的探讨都是营造气氛的好方法。
问题、问题、问题
问题的选择和提出是研讨会的关键,对于会议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世界咖啡”可能集中精力探索一个问题,也可能通过多方探询、多个回合的汇谈来寻找答案。有经验的“世界咖啡”主持人开始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索,启发探询的思路而不是引导如何评判优劣。然后他会将问题不断细化和延展(这种细化和延展可能是提前准备的,也可能是在研讨过程中主持人或组长发现的),形成大家思考的路径,参会者会延着这个路径不断深入。
会场无组织,汇谈有纪律
《天下无贼》里葛优说“有组织,无纪律”,“世界咖啡”则是“无组织,有纪律”,自由、灵活、随意的特性使得会议“无组织”,主持人、组长的催化使得会议“有纪律”。
他们引导过程,而不涉及内容。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而又自然有序。在行进过程中记录下有趣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领会以图形、标记和言语的方式记录在桌布上的精髓,用于承接和创造问题。用提问的方式,“你可不可以对这个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机会?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与我们观念不同的人(或竞争对手)对这种情况会有什么看法?”等等来找关键性问题,过程中的问题。并组织深入探讨:比如,如果A与B是相关的,有什么更深刻的问题。如果X起作用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给定Y的情况,我们如何能行动?等等。
总之,相对于我们长期使用的集体研讨方法,“世界咖啡”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世界咖啡在哪些方面使用
1、适合:世界咖啡的适用面其实挺广的,适合以发展战略、经验交流、激发灵感、探寻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构建一种知识、分享系统、问题分析系统、关系梳理系统
2、不适合: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
3、应用注意:如果是在培训模块应用,世界咖啡结束,这个模块结束。而不是世界咖啡结束,再来讲这个模块内容,就失去意义了。
世界咖啡7个原则运用
1、设置情境。
设定目标,确定汇谈的界限,否则汇谈会过于发散而难以收拢。例如:领导力咖啡,销售力咖啡等。
2、营造友好空间。
让人们有舒适、安全感,促进交流和分享。音乐,水果,海报上墙。要让学员细化这里,愿意打开心扉,愿意参与分享。特别是内训时候非常重要。
3、探索真正的问题:找到大家都关注的问题,进行汇谈。
如果没有诊断和调研,就建议不要使用世界咖啡,所以来个现场诊断。主题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才可以 如何聚焦问题,如何引导学员参与,开场很重要。如果主题确定,可以用以下方法。主题是学员感兴趣的,怎么引导,学员感兴趣的是什么?一问:大家在工作中最关注什么?如果学员回答的不是你想要的,接着再问,除了这个我们关注什么,或想得到什么? 二问:引导到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它? 三问: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善和提升的呢?目的:引导到要研讨的主题,世界咖啡问题聚焦,通过引导,找到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来自哪,回到哪。
4、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和贡献。
这是世界咖啡与日常的会议最大的区别。通过鼓励和促进全体参与,真正做到群策群力。
5、交流并连接不同观点。
这让我想到了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思维。在世界咖啡汇谈中,不同的思维、角度、观点,会给我们启发,创造出新的观点和想法,让我们的思维得以拓展。
6、共同倾听。
抱着互相学习态度参与的人们,会真正聆听其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思考和连接,参照出新的价值。用一支笔做讲话棒,棒在谁手里谁讲话吗,讲话玩就放下,下一个人讲要简单重复下前面人观点。
7、收获与分享集体智慧。
让集体的智慧呈现出来,并具有执行性。世咖 侧重在 知识分享、关系建立和价值创造,关键在于各种思想的连接。 从中找到重要的模式和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我们得到了很多珍珠,通过桌长和参与者的串联,有了各种新的思想,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这也是为什么六周年庆时,林老师设计的最后一轮问题是:我们的新发现或收获?因为我自己操作的世界咖啡过程中,常听到有人说:哇!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
世界咖啡的落地关键是什么
有两个:一是项目的设计,二是现场催化师的引导。世界咖啡实际上是把培训的主体和内容,发生了几个转变。首先是把学员变成了讲师。讲师变成了催化师(引导师)。因为在现场讨论交流和结果汇报的,都是所有的学员。而讲师是规则的制定者,是现场组织者,是学员讨论时的观察者和旁听者,是最后总结陈述的引导者。唯独不是传道授业者。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其次,在内容方面,世界咖啡把课程的大纲变成了交流讨论的主题,但只设计到主题是远远不够的,要聚焦细化到具体的问题。
如何流程引导
1、ORID运用原理:(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 行动-基于事实的)从易到难。跟培训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从简单的画咖啡杯开始,到谈自己的个人情况,再到自己自豪的事情,慢慢打开话匣子。之后,从个人到行业。
2、点评三步曲 点评别人时的步骤:1、表扬 2、如果...改善就更好了
3、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