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道德和法律一一刘润《底层逻辑》(2)

共读会(47/365)

阅读书籍《底层逻辑》

作者:刘润

阅读者:安然

作者在这一节用举例的方法阐述了什么是人性、道德、法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

一、人性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比如,母爱。母亲牺牲自己保护孩子是为了繁衍,这是人性;比如,爱美。也是为了获得繁衍的机会,这也是人性。再比如,炫富。有的男性炫富和孔雀开屏一样,也是为了争取异性,最终获得繁衍的机会。

二、道德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个体的生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如果每个人只追求自己的生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劳而获”,抢做同类的食物,甚至不惜杀死同类,那么群体的规模会逐渐变小,小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无法对抗外敌而死掉。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逐渐形成了一道“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套规范就叫做道德。

感恩和宽容就不是人性,而是道德。

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是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宽容的本质是“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以协作为目的带来的意外伤害,可以被原谅,这将鼓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气。

道德和人性是什么关系呢?

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

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还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三、法律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一一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

比如,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说她没有“人性”,但不会说她不“道德”,因为繁衍属于人性。

一个人插队,我们会说他“不道德”,但不会说他“没有人性”,因为“保护群体利益”属于道德。

一个人因口角之争而杀了另一个人,我们会说杀人者“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惩罚。他们双方对彼此的谩骂属于对社会影啊不大的“不道德”,但是,杀人者的举动及造成的结果是会极大地影响群体繁荣的“不道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道德和法律一一刘润《底层逻辑》(2))